|
朱熹“克己復禮為仁”詮釋研究:以理學體系建構為視角
|
|
|
|
|
|
|
|
|
ISBN |
9787100205528 |
定价 |
RMB108.00 |
售价 |
RM118.80 |
优惠价 |
RM83.16 * (-30%)
|
作者 |
郭園蘭
|
出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 |
2021-12-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34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以宋代佛道挑戰、清代漢宋之爭為背景,以理學體系建構為視角,對朱熹“克己復禮為仁”詮釋進行系統全面研究,深入挖掘朱熹克己、複禮、為仁及三者關係的詮釋意涵,深刻揭示其詮釋的理學化、階段性、發展性、矛盾性特徵及其成因,彰顯了朱熹內傾的學術特徵、“致廣大,盡精微”的學術特質與深遠影響。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朱子學的精神與未來——《朱子學文庫》序陳來
序肖永明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節 背景與意義
一、“克己復禮為仁”是儒學的重要命題
二、“克己復禮為仁”詮釋在朱熹學術中居於重要地位
三、“克己復禮為仁”詮釋內含朱熹應對佛道挑戰、復興儒學之使命
四、朱熹“克己復禮為仁”詮釋在清代漢宋之爭中成為爭點
五、朱熹“克己復禮為仁”詮釋彰顯了儒學的分化和發展
六、朱熹“克己復禮為仁”詮釋能為當代儒學發展提供借鑒和思考
第二節 回顧與前瞻
一、對孔子“克己復禮為仁”思想的研究
二、對朱熹及其他宋儒“克己復禮為仁”詮釋的研究
三、對明清儒者“克己復禮為仁”詮釋的研究
四、對“克己復禮為仁”詮釋其他相關方面的研究
五、研究評析及前瞻
第三節 內容與創新
一、研究內容
二、創新之處
第二章 朱熹對“克己”的詮釋
第一節 朱熹在“克己”詮釋上的立場與取捨
一、朱熹在“克己”詮釋上的立場
二、朱熹對前賢“克己”詮釋的博採集評
三、朱熹對前賢“克己”詮釋的批駁辨誤
四、朱熹對前賢“克己”詮釋的選擇吸收
第二節 朱熹“克己”詮釋的思想內涵
一、“克己”是聖人成聖之根本、教人之定本
二、以“身之私欲”而不以“身”訓“己”
三、以“勝”而不以“治”訓“克”
四、不穩當的都要克,盡力舍死向前,久而不懈
五、“克己”之私內含氣稟之私、耳目口鼻之欲、人我之私
第三節 朱熹“克己”詮釋思想的踐履與影響
一、朱熹“克己”詮釋思想的踐履:治心修身與正心窒欲
二、朱熹“克己”詮釋思想的影響:以道學之爭為例
三、餘論
第三章 朱熹對“複禮”的詮釋
第一節 朱熹對宋儒“複禮”詮釋的採錄與評論
一、對宋儒“複禮”詮釋的採錄
二、對宋儒“複禮”詮釋的評論
第二節 朱熹“複禮”詮釋的思想內涵
一、“複禮”即“複本有之禮”
二、“複禮”即“返本複性”
三、“複禮”即“複天理”
四、“複禮”即“複節文”“複此身於規矩準繩之中”
五、“複禮”即“複天理之節文”
第三節 朱熹“複禮”詮釋的內在發展與理學根源
一、朱熹“複禮”詮釋的內在發展:以不滿於“複天理”之釋為例
二、朱熹“複禮”詮釋的理學根源:以“複天理之節文”為例
三、餘論
第四章 朱熹對“為仁”的詮釋
第一節 朱熹對宋儒“為仁”詮釋的採錄與評論
一、朱熹對宋儒“為仁”詮釋的採錄
二、朱熹對宋儒“為仁”詮釋的評論
三、朱熹對以“人心”釋仁的繼承與發展
第二節 朱熹對“為仁”的詮釋:以工夫指示仁
一、釋“為仁”為“謂之仁”“是仁”:定位仁之工夫
二、釋“為仁”為“見仁”:工夫指向仁之本體
三、釋“為仁”為“到仁”“至仁”:工夫指向仁之境界
四、釋“為仁”為以工夫指示仁:前工夫後效果
五、“為仁”詮釋彰顯朱子學術工夫論傾向
第三節 朱熹釋“仁”為“本心之全德”
一、釋“仁”為“本心之全德”是通則
二、區別于人心的本心是道心
三、作為本心之仁是天生的、固有的
四、作為本心之仁是性、理
五、為何以德釋仁:德和仁具有共通意涵
六、為何以全德釋仁:仁包四德
七、朱熹以“本心之全德”釋仁的理學根源
第五章 “克己復禮為仁”詮釋與朱熹學術特徵及影響
第一節 朱熹對“克己”“複禮”“為仁”關係的詮釋:以理學體系建構為視角
一、“克己”“複禮”既合又分
二、“克己復禮”“為仁”系先後關係
三、“克己復禮為仁”之“仁”“禮”為多維關係
四、“克己”“複禮”“為仁”關係的詮釋與理學體系建構
第二節 從“克己復禮為仁”詮釋看朱熹學術內傾特徵:以“克己”為中心
一、問題的提出
二、從“克己”詮釋變化看朱熹學術內傾特徵的形成
三、向裡用力:從朱熹“克己”詮釋之正面闡發看其學術內傾特徵
四、心性追求:從朱熹“克己”詮釋之側面引證看其學術內傾特徵
五、內向 :從朱熹“克己”詮釋之總評看其學術內傾特徵
六、朱熹學術內傾特徵之成因
第三節 從“克己復禮為仁”詮釋之漢宋分野看朱熹學術影響:以“克己”為中心
一、漢學宋學“克己”詮釋存在分野
二、漢學家對宋學家“克己”解的批駁
三、宋學家“克己”詮釋與理學體系建構
四、漢學宋學“克己”解平議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 記 |
|
|
|
|
|
|
|
|
|
|
|
|
|
|
郭園蘭
湖南師範大學哲學系、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岳麓書院博士,清華大學訪問學者,兼任中華朱子學會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經學。主持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項目等5項,參與社科基金重大專案1項。在《中國哲學史》等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