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不是夢見你,而是醒來時沒有你
【Amazon 4.5顆星好評】
「打起精神,日子還要過下去」
「最難熬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這些話,留下來的人是聽不進去的……
作者在哀悼亡夫的第一年寫下本書。
「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一個多數人連聽都沒有聽過的疾病,
不僅帶走了她的先生,也帶走了她的半條命。
和突如其來的意外不同,
因疾病而離開的人,是如何一點一點被折磨的,都是看得見的,
所以無論當事人或陪伴者,都會心碎、憤怒、感覺快窒息,
偏偏還無法崩潰,只剩無限蔓延的、空洞的悲傷。
悲傷會掌控一個人的潛意識、侵入此人的身體,甚至顛覆他的靈魂,
當這股力量襲來時,只有花上一段時間好好消化,才是唯一該做的事。
作者分享在否定、憤怒、悲慟等情緒中勇敢面對痛苦的心路歷程,
她透過接觸各式表述哀悼的作品,試圖尋找共鳴和寄託,
並記錄象徵回憶的四種自然元素(火、水、土、風)如何陪伴她走過傷痛,
告別逝去的人和過去的自己。
「我先生下葬的那天早上,
我塗上深紅色口紅,穿上寶石紅靴子,
下意識選擇不符合我的新身分的衣著。
是的,我選擇當30歲的新娘,而不是現在這位35歲的寡婦。」
▌ 如果可以,真希望手牽手喊123就一起登出
人活著,一生都在告別。喪偶是同時失去了愛情和親情,對感情很好的伴侶來說,更是難以接受。不僅如此,共同生活過的空間彷彿不再真實,而是有種走到哪都能見到缺席者身影的魔幻。
▌ 一小時之內,我從大哭轉為大笑,再嚴重自我懷疑
喪慟不是線性的,無法簡化成會依序經歷哪些階段。暫時不去想「他不在,你在」時,便能和這世界重新交流;當下一秒這念頭忽然衝出,奪回注意力,情緒便又失控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
▌ 我以為自己好多了,偶而卻發現怎麼還在原地
世界並不因某人缺席而停擺,時間依舊催促活著的人向前,傷心人在經過好一段時間的平撫後,以為自己終於走出來了;然而卻又會在某個瞬間,因為某個不經意的念頭,淚流滿面。
▌ 我不知道將來會怎樣,但生活會慢慢給予答案
接受一個人永遠地缺席,是最大的讓步。哀悼是為故人,也是為留下來的自己。時間能否撫平傷痕,仍是無解的答案,而死亡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人學習正視哀傷,學習愛。
本書無法教人立刻轉換心情、振作起來,
但藉由作者的故事,可以陪伴傷心人走一段。
即使傷口癒合後不再是原來的樣子,
但死亡無法帶走的,是那份恆久的愛。
誠摯推薦
夏一新│身心精神科醫生
蘇偉貞│知名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列)
讀者好評
★令人心痛的同時,又讓人感到安慰。
★文字優美,寫作方式誠實,令人目不忍睹。
★一本令人心碎、悲傷,卻又充滿愛和希望的書。
★傷心的故事各不同,卻都讓人產生共鳴,覺得不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