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00163347 |
定价 |
RMB98.00 |
售价 |
RM107.80 |
优惠价 |
RM80.85 * (-25%)
|
作者 |
燕生東
|
出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 |
2019-0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33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1.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海岱考古與早期文明/“齊魯文化與中華文明文庫”叢書》內容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海岱地區是學者闡釋關於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理論以及母系社會、父系社會、父權社會、奴隸社會演變的場所,也為國外學者利用酋邦理論解讀中國史前社會組織發展提供了證據。
《海岱考古與早期文明/“齊魯文化與中華文明文庫”叢書》回顧了學界對海岱地區史前文化的認識和構建過程以及早期文明化進程、夏商文明形成和發展所做貢獻的研究情況,簡評了國內外學者利用不同理論、方法對海岱地區文明化過程解釋的得與失,為新世紀相關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啟示。
《海岱地區早期文明化進程特點》一文指出,作為中國文明起源多元中的一元,海岱文化區以其發展的連續性、穩定性以及世俗性(理性)獨具特色;在中華早期文明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夷夏東西”分佈格局,海岱史前居民大規模西遷,海岱文化曾深度融人華夏文明,對中華早期文明形成和發展做出了獨特貢獻。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海岱地區史前文明化進程
二十世紀海岱地區史前文明化進程研究的歷史回顧
海岱地區早期文明化發展特點
第二編 考古新發現與早期文明
全新世大暖期華北平原環境、文化與海岱文化區
海岱地區的早期刻畫符號
海岱地區史前墓葬出土工具反映的兩性分工
論陵陽河大汶口文化墓葬所反映的社會分層
——從文化人類學和民族學角度說起
丹土與兩城鎮玉器研究
——兼論海岱地區史前玉器的幾個問題
東部沿海在中國早期海洋文明發展中的地位
萊州灣南岸地區龍山文化時期鹽業與區域社會發展
桓台西南部龍山文化、晚商時期的聚落
“夷夏東西”格局下的岳石文化
第三編 商文化在東方地區的擴張
商文化前期在東方地區的發展特點
商文化後期在東方地區的發展情勢
從商王朝晚期在東方地區的經略看夷方地望
晚商文化在東方地區的分佈態勢與周初東封
江蘇地區的商文化
泗水流域的商代
——史學與考古學的多重建構
|
|
|
|
|
|
|
|
|
|
|
|
|
|
|
燕生東,1968年生,山東泰安新泰人。1990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歷史系;200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獲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學院,獲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東方地區先秦考古和傳統文化研究。現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專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專案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各一項,參與科技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專案多項。
曾在《文物》《考古》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和考古簡報上百篇,出版學術著作與編寫考古報告和論文集多部。論文和專著曾獲中國第四紀地質青年優秀論文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商業史學會“貨殖獎”優秀成果獎、石璋如先生考古學紀念獎等近十項。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