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新冠疫情等新形勢倒逼社會創新,人們觀念也因此而發生改變,“利他才是更合理的利己”,要求進行更多的合作。作為社會創新領域的前沿性刊物,《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每期都會推出一些對讀者來說比較陌生,但又與當今社會熱點問題緊密相關的概念和方法論。因此,本期在外版主題上重點增加了兩篇關於新冠疫情的特稿。《向死而生:新冠病毒倒逼社會創新》指出,疫情之後,必須改變的不僅是公共衛生和健康服務體系,更包括知識、觀念、組織、社會行動與日常生活方式。 《社會組織重在“花錢”而非“募錢”》一文則指出在全國性的疫情面前,發揮好社會組織作用,也可以為抗疫增添一支重要的力量。此外,本期也探討了關於思變和創變的方法論和實踐探索,以及以流媒體市場為代表的影像傳媒在這中間的作用。比如《應對複雜公共問題的新思路》一文從美國的經驗出發,針對公共政策的出臺總是落後於社會問題的擴散,提出了四條應對之道。《移動創新者》將目光投向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一支創變生力軍——僑居海外的創業者們。
中文版10 期導言 後疫情時代,在混沌中重塑未來 1 特別策劃 應對複雜公共問題的“新思路” 5 非營利組織的商業化探索 26 中文文章 社會組織重在“花錢”而非“募錢” 42 向死而生:新冠病毒倒逼社會創新 50 案例研究 Kiva 的混合型組織轉型之路 58 專題文章 美國慈善的八個刻板印象 81 僑民:潛在的“移動創新者” 107 最佳實踐 電影的力量—參與者影視傳媒公司將電視製作與社會運動巧妙結合 122 新方法 節水型水稻種植 130 家政工的線上福利平臺 131 新型水溶塑膠袋 131 觀點薈萃 慈善組織的天價薪酬合理嗎? 132 對邊緣化的社區進行重大專項資助 138 克服系統性失靈的思考:建立合作文化是關鍵 144 研究人員如何有效地與政府打交道? 149 研究速覽 影響力報告對公益組織員工的異化影響 154 美國城市發展計畫與社區組織的變遷 155 通過為弱勢群體服務來加深共情 156 社會責任投資:財務回報與社會屬性是否衝突? 157 新書架 往後都是下坡路 158
《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 英文版指導和激勵來自世界各地和社會各個部門(非營利組織、企業和政府)的數百萬社會變革領導者。通過線上研討會、會議、雜誌、線上文章、播客等,《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探討涉及各類主題的研究、理論和實踐,包括影響力投資和非營利組織的商業模式。《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由斯坦福大學PACS 中心出版。 《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中文刊出版方: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致力於構建一個包容發展的社會,為真切關心社會發展的人提供解決社會問題的生態環境。樂平將自己定位為社會創新的觸媒和社會創新市場的構建者。 通過以影響力為導向的綜合性投資,樂平支持具有高成長性的新生代社會企業快速發展,並催化具有規模化潛力的社會創新方法,產出規模化的社會影響力。通過一系列知識與思想產品,樂平為社會創新構建人才市場和思想市場,基於跨界多元的社群培育一個有利於社會企業家生長的社會創新環境,促進更多社會企業的規模化發展。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