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流行音樂與資本主義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本書試圖以流行音樂為中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出發來思考這個問題。流行音樂的實踐與前衛實驗或左翼的實踐不同,面對資本和權力,採取的通常是二重性立場,在擁有對抗性的同時,也隱藏着被同化的可能。這一特質在讓(自稱)激進的政治中心主義者感到焦躁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實現大眾性動員和組織的可能性。這樣的二重性本身,才是建立真正良好政治秩序的關鍵,也是流行音樂的魅力所在。 流行音樂既不是與資本主義進行對抗的東西,也不是什麼獨立於資本主義存在的東西,它是從資本主義製造出來的無用的、過剩的、廢棄的事物中被創造出來的。它曾經是資本主義的副產物,而現代社會的諷刺之處,便是這種副產物現在逐漸改頭換面,變成了主要產物。而在此之後,流行音樂扮演的角色仍然會不斷持續發生變化。 那麼,處於這樣的時代之中,我們對流行音樂應該進行怎樣的思考?當然並不存在現成的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流行音樂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會一直被人聆聽,而最終,我們也不能不去思考大眾性的事物,因為在如今這個時代,就連拒絕大眾性事物的超然態度,都已經被回收進大眾性事物之中了。 毛利嘉孝(Mōri Yoshitaka),1963年生於長崎。京都大學經濟學學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傳媒專業碩士、社會學博士。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國際藝術創造研究科、音樂學部音樂環境創造研究科教授。專業領域為社會學與文化研究。多以包括音樂、當代藝術、媒體等在內的當代文化、都市空間的形成和社會運動為主題進行評論工作。主要著作包括《班克斯:藝術恐怖分子》(バンクシー――アート·テロリスト,光文社新書,2019)、《After Musicking:音樂實踐》(アフターミュージッキング ―実踐する音楽―,東京藝術大學出版會,2017)、《街頭思想:作為轉換期的1990年代》(ストリートの思想——転換期としての1990年代,日本放送出版協會,2009)、《DiY入門》(はじめてのDiY,Blues Interactions,2008)等。同時兼任《亞際文化研究》(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Journal,Routledge)編輯委員和北九州國際雙年展策展人等職務。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