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14922257 |
定价 |
RMB50.00 |
售价 |
RM55.00 |
优惠价 |
RM38.50 * (-30%)
|
作者 |
馮寶麟
|
出版社 |
中國書店
|
出版日期 |
2019-1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66 页. 29.7.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琅琊刻石》又名《琅琊台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記述秦始皇『器械一量,同書文字』與『功蓋五帝,澤及牛馬』的殊功。二世元年(前二○九),秦二世東行郡縣,於始皇所立石旁刻大臣從者姓名,為彰始皇「成功盛德』,複刻詔書於其旁。據後世資料記載,刻石上的始皇頌辭和二世詔書文字,均為李斯所書,『頌辭』部分是李斯為卿時所書,『二世詔書』部分是李斯為相時所書。
據清代志書記載,《琅琊刻石》原馬棱形錐體,高一丈五尺,下寬六尺,上寬五尺,上半部寬三尺,頂寬二尺五寸(清代工部營造尺一尺等於今二十三釐米)。
現存《琅琊刻石》殘石高二一九釐米,寬六十七點五釐米,厚三十七釐米。今存原拓本十三行,八十六字,並原空一行,計十四行。(清初所傳拓本,只二世詔十二行,凡八十四字。後阮元遣書佐至其地,剔秦篆於榛莽中,拓之多得首行『五夫』二字。凡十三行,八十六字。)
根據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書琅琊篆後》一文所記可知,蘇軾知密州,於神宗熙寧九年
(一○七六)登琅琊台時,始皇刻石早已泯減,僅存二世詔書刻石,世稱二世詔文,也就是現在保存下來的《琅琊刻石》。
明萬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諸城知縣顏悅道重修琅琊台時,立石碑一座,將殘存刻石鑲嵌於碑上。清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泰州知事宮懋讓『見石裂,熔鐵束之,得以不頹』。清道光中期,鐵束散,刻石碎。後諸城知縣毛澄築亭覆之。光緒二十六年(一九○○),碑石遭雷擊散失。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二年,諸城視學王培裕等前後兩次到琅琊台搜尋,將碑石湊合修復,所幸損失很少。後移至諸城縣署,並題得石始末,有孟昭鴻、柯昌泗等刻跋。一九四九年後移置山東省博物館,一九五九年移置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
附一:宋,蘇軾《書琅琊篆後》
秦始皇廿六年,初並天下。廿八年,親巡東方海上,登琅琊台,觀出日,樂之忘歸,徙黔首三萬家台下,刻石頌秦德焉。二世元年,複刻詔書其旁。今頌詩亡矣,其從臣姓名僅有存者,而二世詔書具在。自始皇帝廿八年,歲在壬午,至今熙寧九年丙辰,幾千二百九十五年。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馮寶麟,字逸天,號鑒齋、慧觀居士,別署萬殊一相齋主人、慧觀書屋主人。
一九六四年生於河北黃驛。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理論部主任、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