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一個全球性現象:每一個與國際金融與商品市場相聯繫的經濟體都受到了衝擊。本書不僅意在表明中國無法逃避資金流動和貿易急劇下降的後果,而且還提供了一個理解現代中國歷史的新視角。大蕭條是現代中國的分水嶺。在以金本位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中國是唯一使用銀本位的國家。 國際銀價的波動侵蝕了中國的貨幣體系,並破壞著中國的經濟穩定。為了應對嚴重的通貨緊縮,國家對市場從自由放任轉向調控干預。用不同的外匯標準構建新的貨幣體系,要求審慎的政府管理;最終經濟復蘇與幣制改革的進程導致了整個中國經濟政治化。通過對大蕭條衝擊與其後經濟復蘇過程的分析,本書考察了中國與世界經濟關聯下國家—市場關係的轉變。
譯者的話 1 導 論 1 銀本位的中國:國際貨幣體系的影響 4 大眾預期與金融危機 5 市場、政府和貨幣體系 7 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繫:兩次危機及其後 11 本書結構 14 上 卷 通貨膨脹與自由放任的年代:1931年之前的經濟趨勢 15 第一章 銀本位: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國 17 中國的銀本位 17 作為貨幣或商品的白銀 26 作為白銀交易商的銀行:平價與市場匯率 28 白銀價格及其對中國貨幣供應的影響 31 小 結 37 第二章 工業化的到來: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紡織業 38 棉紡業 43 繅絲業 52 小 結 60 第三章 公司負債:資本積累問題 61 資本積累:企業家的初始問題 63 尋求貸款與銀行貸款合同條款 69 債務與公司管理 79 小 結 86 下 卷 蕭條年代,1931—1937年:經濟與政治的轉2 89 第四章 農村崩潰 91 農產品價格的下降 92 農村地區的貿易狀況 95 農村金融機構的崩潰 105 農村的崩潰:一個城市問題 113 小 結 116 第五章 工業蕭條 117 繅絲業 117 棉紡業 127 小 結 141 第六章 上海金融恐慌(1934—1935年) 143 城市繁榮的幻象:1929年10月至1931年8月 144 銀行延誤清償:1931年9月至1934年6月 151 上海金融恐慌:1934年6月至1935年11月 156 小 結 170 第七章 應對危機:1935年11月的幣制改革 172 幣制改革的外交背景 173 1935年11月4日的幣制改革 188 從大蕭條中復蘇 200 小 結 204 第八章 成就與2限:經濟政策與國民政府再考察 206 繅絲業的復蘇 207 棉紡業的復蘇 213 農村金融的重建 223 小 結 234 結 論 236 銀本位與中國的工業化 236 貨幣體系的政治經濟學 238 中國與世界經濟 243 參考文獻 251 索 引 278 譯後記 294
城山智子(SHIROYAMA, Tomoko) 日本東京大學學士、碩士,199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歷任日本北海道大學文學部助教授,一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助教授、准教授、教授,現為東京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教授。專攻中國近現代經濟史,特別是近代中國的貨幣、金融和企業,兼及18世紀以來的亞洲經濟史。其博士論文為《蕭條下的中國:1931—1937年間長江三角洲下游的地區經濟》(哈佛大學, 1999); 最新研究成果為“負債中的公司:1895-1937年間長江三角洲下游紡織業財務安排之研究”。正在共同主持日本多所大學合作大型研究課題“帝國與網路:亞洲地區經濟秩序”。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