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作為探究的藝術:邁向藝術、科學與技術的新合作》提出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藝術、技術與環境中的藝術的另一種藝術史方法。本書着重尋找一種新的藝術概念,探索藝術家的不同角色,它們從跨學科生產與合作的新模式出發,討論公共空間藝術與新媒介藝術的發展。此外,馬爾哈·畢吉特認為,討論這些藝術作品的探究性質需要一種關涉“領域”的表述,需要將藝術視為語境下的一系列關係。她認為,這場“運動”可能最終為視覺藝術的新範式埋下了種子。 《作為探究的藝術:邁向藝術、科學與技術的新合作》以詳實的材料與直觀描述呈現的藝術家包括:傑克·伯納姆、“藝術與技術項目”、克菜斯·勞森伯格、漢斯·哈克、羅伯特·史密森、詹姆斯·特瑞爾、羅伯特·歐文、艾倫·桑菲斯特、哈里森夫婦、白南准、比爾·維奧拉、保羅·瑞安,以及瓦蘇爾卡夫婦等。“邊界計劃”是由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在2020年啟動的研創計劃,它深信藝術不僅能夠,也必須在突破與劃定邊界之間不斷追問和演繹。其研究出版的一個方向圍繞雕塑與公共藝術,傳遞與藝術作為一個“形象”的文化與社會意義相關聯的普遍性問題。“邊界計劃”提倡一種“閱讀”的過程,並與來者共築一個無界卻有形的生態。 馬爾哈·畢吉特(Marga Bijvoet),1948年出生於荷蘭奧爾登扎爾(Oldenzaal)。她在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學習藝術史,在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以研究1965至1995年間美國藝術中藝術、科學和技術間的跨學科關係獲得博士學位。她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長灘藝術博物館任策展人,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擔任客座策展人,並在多所大學和藝術學院巡迴演講。其研究領域包括:(當代)公共空間中的藝術、環境藝術形式與自然,以及(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和雕塑。除為藝術雜誌撰稿外,其他還著有包括《藝術的綠化》和《在天地之間》。現以獨立作家身份居住在德國科隆附近。 張鍾萄,從哲學系獲得博士學位,後於中國美術學院從事藝術哲學與當代藝術研究,並在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教授相關課程。研究方向還包括倫理學與數字文化。近期策劃出版《接連不斷:特定場域藝術與地方身份》《裝置藝術:一部批評史》《作為探究的藝術:邁向藝術、科學與技術的新合作》,以及《公共藝術詞典》等。他同時也撰寫藝術評論。 方偉,獨立譯者,從事藝術譯介與國際法研究。曾學習航海技術。
致"邊界" 序 邊界計畫·雕塑與公共藝術 中文版序 致謝 第一部分 導論 第一章藝術與技術運動 第二章幾個跨學科合作的項目 第三章藝術乃是一組關係 第二部分 第四章漢斯·哈克:系統藝術家 第五章羅伯特·史密森:為雕塑空間尋找一種新範式 第六章闊步走進環境 第七章羅伯特·歐文:作為探究的藝術 第八章身為生態學家的藝術家 第九章邁向公共空間中的藝術 ……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