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加劇了社會撕裂、政治紛爭、經濟衰退,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焦慮情緒。不同政治理念、治理框架和社會文化心理以及相應的公共衛生危機管理之間的比較、分析和反思充斥各大媒體和學術、政策期刊。然而,值此全人類共同面臨大危機之際,我們是否應該深層次地審視人類的生存狀態,以及形成和助推這種生存狀態的理念與制度。 鑒於此,中外哲學家都呼籲來一場“形而上學大流行”,以喚起人類對自身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反思,“讓思想獲得集體免疫”。針對當下人類面臨的困境,本書的作者試圖回到哲學原點,重新反思一系列根本性問題:人的本質、人與其他存在形式的關係、高科技之于人類的意義等。托比·李思深刻認識到微生物與人類同呼吸、共命運的關係,提出我們並非生活在人類世,而是一直生活在微生物世。白書農認為,疫情為人類反思以往的“神本”“人本”文化提供了機緣,人類意識是時候轉向對一般生命系統演化規律的探索,並塑造“生本”的思想體系。 張祥龍認為,疫情給高歌猛進的高科技狂熱打了一針鎮靜劑,或許“適生”科技才能給人帶來長久的安康幸福。宋冰則從中國古老的“生生”觀中尋求靈感,結合近年來引發熱議的“共生”思想,探索人類與其他存在形式的聯繫。趙汀陽認為,我們需要一種維特根斯坦式的“無情”反思,從高的維度重新思考深層哲學概念,他提出苦難問題可能是“形而上學大流行”的一個好的選擇。王蓉蓉和沃思則分別認為,疫情是“道”的時刻,是體悟疫情“病毒經”的時刻。我們必須走出人類意識上的“錯位”,摒棄人類中心主義。同時,我們亟須進行思想轉向和“升維”,重新思考幸福、痛苦、自由、生死等我們習以為常的理念和生命實踐,尋找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困境與煩惱的方法和路徑。
序言 走出人類的錯位與迷惑 -Ⅴ 01 從人類世到微生物世 -001 02 疫情之後,人類社會向哪裡去?-025 03 從新冠肺炎疫情反思高科技崇拜 -049 04 “生生”觀與共生思想:契合天地人的哲學?-083 05 病毒時刻:無處倖免和苦難質之間 -103 06 道的時刻:全球性大流行病時期的無奈、樂與柔韌-131 07 “冠狀病毒經”:佛教反思大流行病中另有合理的人類生活之道 -157 致謝-179
宋冰 博古睿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博古睿研究中心聯席主任。于2020年編著《智慧與智慧:人工智慧遇見中國哲學家》一書。曾長期從事國際證券法與投資銀行方面的工作。職業生涯早期,在行政法、競爭法等領域發表諸多學術論文,並編譯《美國與德國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式》等比較法方面的書籍。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