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當今世界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城市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是每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非農經濟的支點。然而,城市的意義並不只體現在實用功能上。作者極富創見地將城市作為觀察中國文明與歷史的切入口,系統地剖析了幾千年來文明的發展與歷史的演進怎樣體現在城市建設中。本書以大量中西文獻及前沿考古成果為依托,從軍事和政治體制、經濟狀況、領土變化等方面梳理了自新石器時代到當下的城市發展脈絡,力求細緻還原五千年中華文明和城市的變化軌跡。 薛鳳旋,在香港大學取得地理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之後就讀於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學院,獲博士學位。1977—2007年在香港大學任教三十載。2008—2012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奠基所長。出版專著及編著共約40本,發表國際學術論文逾100篇。著作包括《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北京:由傳統國都到中國式世界城市》《中國的大都市》《香港與澳門》等。
序 言 ⅰ 導 言 文明、城市、歷史與中國特色 1 文明的定義 3 文明與城市:城市的興起是文明形成的基礎 8 文明、城市與歷史 11 文明的分類、“文明衝突”與“文明衰落” 13 關於中國城市文明史的主要觀點 16 本書的組織 23 第一章 序幕:中國城市文明的起源及分期 25 中國文明與城市的土生性 27 多元的先民文化 31 中國何時跨進文明門檻? 36 第二章 新石器中期:從原始聚落到初城 41 原始文明 43 仰韶晚期的聚落 46 結論:初城是文明的前夜 56 第三章 新石器晚期:龍山時代的城邦 59 什麼是城邦? 61 西方古文明的城邦 62 龍山時代的社會 64 龍山聚落和城市 68 龍山城市的結構和功能 73 結論:龍山時代的城市文明 83 第四章 夏代:青銅時代初期的城市文明 89 中國文明奠基于夏代 91 古籍及考古發現中的夏代 92 夏代開拓了中國文明新紀元 101 夏代的地域空間組織與城市體系 104 二裡頭反映的夏代城市文明 108 結論:中華文明新階段—世襲封建王朝與青銅時代的開端 114 第五章 商代:青銅時代鼎盛期的城市文明 119 中國有現存文字的第一個朝代 121 先商人的來源與商代“家天下”世襲王朝 122 商王朝治國理念、疆域、制度與社會 126 早商的城市體系 134 晚商的主要城市 144 結論:商代已建立封建特色的中國城市文明的基礎 147 第六章 周與戰國:典章制度的成熟期 151 中華文明與歷史的分水嶺 153 三代的理想:周王朝及其統治理念 155 典章制度與教化 163 《考工記》與中國城市規劃中的文明印記 166 戰國:鐵器時代開始,封建體制變革 175 東周和戰國的新城市文明 178 結論:中國城市文明新階段與城市的禮樂代表意義的定型 183 第七章 秦漢:大一統集權體制與行政型城市 187 秦開創新型王朝及奠定了中國的概念 189 統一大國下的新行政和新經濟 191 漢代的城市與城市化 197 漢代的城市結構 201 結論:行政型城市主導了統一帝國的城市文明 208 第八章 唐代:儒家模式的黃金期 211 魏晉南北朝的分裂至隋唐的大一統 213 唐代政治體制與社會 219 唐代的城市化和城市發展 224 唐代的城市結構 226 結論:唐代體現了中華大一統下的城市文明特點 237 第九章 宋代:工商業發展與新城市文明 239 中華文明的又一高峰 241 兩宋社會的特點 242 宋代城市文明的新動力 248 新市民社會的出現 252 宋代城市案例 256 結論:概念與制度創新促進了城市文明發展 265 第十章 明代:中華城市文明的重建 267 元代是中國城市文明的黑暗時代 269 重拾自信與復興中華文明 275 明代的城市化 282 明代城市案例 284 結論:中華城市文明的重建 290 第十一章 清代:由新儒學到西力東漸 293 清代:中國城市文明又一分水嶺 295 清代前期的城市化:傳統的中國城市文明 300 清代後期的雙軌城市化: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現 307 清代城市案例 315 結論: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衝突 326 第十二章 現代中國:中華文明的社會主義探索 333 尋找中國問題的解決辦法( 1949 年之前) 335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城市( 1949—1981) 337 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城市化( 1949—1981) 341 改革開放前出現的城市文明( 1949—1981) 344 向市場經濟轉型:轉型期的中國城市( 1981—2005) 358 深圳:中國首個轉型城市案例( 1979—2005) 364 2005 年後的發展:和平崛起 365 結論:中華文明的復興 369 第十三章 回顧與前瞻:中國城市文明史的啟示 371 城市是文明的載體 373 中國城市文明發展歷程 374 城市功能與結構的變化 380 探討中國現代城市文明的路向 383 參考文獻 393 出版後記 410
薛鳳旋,在香港大學取得地理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之後就讀于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學院,獲博士學位。1977—2007年在香港大學任教三十載。2008—2012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奠基所長。出版專著及編著共約40本,發表國際學術論文逾100篇。著作包括《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北京:由傳統國都到中國式世界城市》《中國的大都市》《香港與澳門》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