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建築作為衣食住行中的一個支柱,自是其中重要一環。不過對於想要瞭解傳統建築的大眾讀者來說,要麼被建築典籍的古體字及拗口的建築構件名稱所嚇退,要麼被散文化的優美文字弄得雲裡霧裡。似乎存在一個缺口,即以建築設計為視角來審視古建築,從而對當下的建築設計及生活有所啟發。本書試圖以建築設計為視角,回歸到人的生活與建造活動。一旦回歸到基本的生活及建造,許多曾經習以為常卻不知所以然的東西,以及需要耗費心神來記憶的那些知識點,一下子便有趣生動起來。於是,個中的生活智慧、建造智慧便不再是冷凍的過期食品,而是應季的生鮮,對當下的建築設計更有營養。 在此意義上,本書為填補“缺口”貢獻了一方木料。本書講述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結構體系、製造技巧和風格沿變等內容,分別從傳統建築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破譯密碼、視聽設計、新生可能和設計啟示等角度入手,具體講解了傳統建築的構造處理、空間設計的層次感以及聽覺設計等,回顧並分析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發展,特別是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解構現當代建築與傳統建築在風格、技術等方面的關聯,分析了中國現當代建築對古建築的傳承與發展,並展望了傳統建築的技藝在未來應用的前景。
【古建築概述:傳統建築的基本概念】 傳統建築的結構體系 傳統建築的構造處理 傳統建築的屋架 傳統建築的安全設計 【水火相生:傳統建築的發展歷程】 瓦在早期建築中的作用 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 模數與木材斷面 防潮避水的不同方式 【方圓幾何:傳統建築的破譯密碼】 幾何,最基本的建造知識 從何處使用幾何 【芥子須彌:傳統建築的視聽設計】 建築的層次感 空間設計的深度 廳堂與殿堂的不同設計 建築的聽覺設計 【面向未來:傳統建築的新生可能】 風格與建築 建築的氛圍 建築的技術 【古為今用:傳統建築的設計啟示】 框架結構的突破 槽與縫:進深中的結構選擇 橫與縱:面闊上的視覺表現 抹與借:轉角處的意圖強化
朴世禺 建築師,文物建築保護工作者。畢業於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碩士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傳統大木建築中的結構與空間設計,研究物件範圍偏重于宋遼金元建築。畢業後於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工作,從事故宮建築的勘察測繪、保護設計以及相關展覽工作,主要研究興趣仍為傳統大木建築的空間與結構設計,研究物件現主要集中于明清官式建築。在《中國藝術》《北京青年週刊》《裝飾》等雜誌、報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及文章,並在知乎等網路平臺上常年進行建築知識科普。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