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5 序(鄭重) 12 他們來過 14 費爾南多•博特羅:如果我的藝術誰都說好,那太無聊了 20 李禹煥:我的空白裡,有聲音 26 關根伸夫:用藝術的力量讓行人感到幸福 34 邁克爾•克雷格—馬丁:藝術教育未必要培養一個藝術家 40 馬克•呂布:記錄中國,從一個世界急速奔向另一個世界 46 揚•索德克:我有一張壞蛋臉,可作品都關於愛情 52 喬—彼得•威金:拍攝殘骸,模糊歷史與現實、生與死 58 馬克•內維爾:攝影都是謊言,我想通過說謊講出真相 66 陳傳興:影像就像火山灰一樣生長 74 奧奎•恩維佐:如果沒有不同的聲音,雙年展將會如何? 82 長穀川佑子:人景互動是最美的公共藝術 90 馬雷克•巴特裡克:藝術評論,就應是批判性寫作 98 賈可•雷諾瓦:如果晚生50年,雷諾瓦會去拍電影 106 埃裡克•辛納:若他在世會因受限制而興奮 118 亨裡克森:自拍先驅蒙克,攝影對他意味著什麼? 126 郭萊德:“西方眼光”下的水墨收藏 136 羅伯特•惠特曼:FBI藝術偵探談藝術犯罪與偵查 148 往事鉤沉 150 連環畫手稿原作背後的故事 154 陳逸飛辭世十周年,合作畫家追憶往事 163 “假畫大案”與上海畫家的“美國夢” 177 張靜江家的廚子如何成為20世紀海外最大的中國古董商 191 竹建築雙年展裡的鄉愁何時落地? 202 1993年,中國藝術家在義大利的奇遇 212 中國“達達”在哪裡? 220 我來畫像 222 章明:90歲女建築師爬上腳手架,聽見老建築的“語聲” 228 陳家泠:從大本營出發,永遠在路上 234 宗福先:為人民寫作,不會感到恐懼 240 鄧明:為百位文人畫像,尋找他們的真實面貌 244 金宇澄:我畫的小說插圖,是細節的補充 250 翟永明:畫中的人物,鏡頭背後的詩人 256 余啟平:披上人間煙火的袈裟 260 韋力:甘願為藏書之魂踏遍天涯 266 吳梅森:他的抽象水墨需要人“聆聽” 270 宋迎春:藏畫,藏知音,藏故事 274 柴一茗:一個戀物癖和他的“純真博物館” 280 我有“藝見” 282 談論女性藝術家,我們究竟是在談什麼? 285 如何走進上海外灘的“內心”? 290 新聞攝影可以不那麼“美”嗎? 295 攝影群眾等於攝影市場? 299 看得懂的藝術和看不懂的文章 302 眼裡的重量和心裡的重量 305 為什麼有的藝術展只能熱一天? 308 隔江相望的魯本斯和莫内 313 不必把畫廊逼向“江湖” 315 誰在充當朝鮮藝術的“烏裡•希克”? 319 讓商業的歸商業,讓大眾的歸大眾 323 除了美,書店還能有什麼? 326 當代藝術作品可以摸嗎? 328 深入公園裡的藝術中心還能做什麼? 331 在美術館裡療愈你我 334 打通藝術品消費的最後一釐米 337 原版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340 時尚消遣,何必以藝術的名義 345 後記
徐佳和,本名徐翌晟,一路學霸,直至保送入作家輩出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師長中作家、評論家群星璀璨,奈何大學裡光顧著釋放被壓抑十幾年的青春激情,並沒有全然浸淫在作家的斑斕文采中。被《光榮與夢想》鼓舞,出了校門一心投入新聞事業。兜兜轉轉,終於在《東方早報•藝術評論》中安頓十餘年,成為首席。現任職於《新民晚報》。 作為寫作者,一路學霸的徐佳和追求以文學方式描繪當代藝術界各色人等,以小說筆法重構藝術界點滴往事。她坦言自己並非藝術專業出身,所有藝術知識積累全在日常閱讀,利用多年來流連世界各大美術館、博物館、藝博會直面藝術珍品真跡的機會,與各路藝術專業人士的直接交流,希望開闢一條通向藝術認知的小徑,與讀者一道輕步踏來。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