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E9789570860207 |
定价 |
NT488 |
售价 |
RM75.64 |
作者 |
馬以工
|
出版社 |
聯經出版
|
出版日期 |
2022-06-15 |
库存量 |
有库存 此商品为电子书,订单确认收到后将发送兑换码至电子信箱。 |
|
电子书试读
本书为固定版面格式,建议您使用平板或电脑阅读。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馬以工繼《石頭記的虛幻與真實》後,
細析《紅樓夢》與清史,
再絣織雪芹與弘歷的一生謎團。 馬以工繼《石頭記的虛幻與真實》後,
細析《紅樓夢》與清史,
再絣織雪芹與弘歷的一生謎團。
長久以來,即有一派研究者認為《紅樓夢》是索隱清史、側寫清初的人事物,太后下嫁多爾袞、順治出家及雍正奪嫡,都能找到蛛絲馬跡對應。不過曹雪芹早在乾隆廿七年前後去世,而曹家官祿鼎盛、錦衣玉食,乃至敗落抄家均在康雍兩朝,賈府鮮花著錦當然不是在乾隆年間。
然封號「寶親王」的弘曆,細究之下與《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或書中情節,竟有無數神似之處。環環相扣的伏筆,不僅只是故事中的前後呼應,更浮現指向現實的諸多細微線索。
全書自開篇即點出名場面「黛玉葬花」被批書人比喻為「弘曆采芝」。庚辰本有云:「一幅采芝圖非葬花圖也。」郎世寧所繪的〈采芝圖〉受乾隆一生偏好,畫裡11歲初見祖父康熙的小童乾隆,凝望著22歲受封寶親王的採芝人乾隆,此「二我圖」構圖,除了兩個自己對看,或畫中人與畫中像真假難分的氛圍,對照《紅樓夢》兩個寶玉,假作真時真亦假、虛實交錯的情節似是一一呈現。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22歲才獲封「寶親王」,在此之前連個爵位都無;他的生母不詳,是清宮最大謎團之一,但出身必定低微。他童年遭受輕視,成年後摯愛的皇后與嫡子早早離他而去、許多親友也都沒他長壽……看似烈火烹油,錦衣玉食的一生,實則充滿遺憾。「嫡庶」這塊他心頭濃重的陰影,在《紅樓夢》中同樣多所著墨。
而書中列舉有清一朝太多與書中人物的呼應,如同樣隨著「極精演先天神數」的師父進京,住在御花園「玉翠亭」的妙正真人之於妙玉;榮國府的賈璉與賈琮兄弟,正與乾隆嫡子永璉、永琮撞名,寶玉同宗的窮親戚賈璜,則與乾隆皇長子永璜撞名……最後,如同讀者總想知道,在白茫茫真乾淨的大地上行走的寶玉是否得到解脫,馬以工也加以精妙剖析,同時寫下文治武功難有人能及的乾隆皇帝,其內心的諸多創傷遺憾,於晚年時是否得到了救贖。
隱藏在史實之下的草蛇灰線,被一一攤展開來,重新絣織出一幅謎般壯麗的紅樓大觀。
作者簡介
作者:馬以工
原籍金陵,戊子年生於臺北市。現任中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歷任第三、四屆監察委員,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系主任,清華大學、東海大學兼任副教授,文化建設委員會委員,環保署環評委員等。
曾獲十大傑出青年、金鼎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
著有《尋找老台灣》、《幾番踏出阡陌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一百分媽媽》、《石頭記的虛幻與真實:重讀紅樓夢》、《歲時律動:智慧四千年的24節氣》等書。 目錄列表:Navigation 封面 書名頁 凡例 大歷史、家史與小說《紅樓夢》的對話/黃一農 絣織紅縷/馬以工 目次 二我 陰影 龍鳳 救贖 跋 拼織紅樓到絣織紅縷 附錄 參考書目 謝誌 圖片來源 版權頁 封底
|
|
|
|
|
|
|
|
|
|
|
|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