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農業生活的? 在文字發明以前,人類要如何記事?
早在西元前一千年, 印度的瓦立族已經有了農耕生活,因此他們非常注意季節的更迭。
本書呈現出瓦立人「看天吃飯」的日子,以及「順天應人」的智慧。
相關主題:印度 ─ 農業的起源
本書繪者以印度西元前十世紀時的瓦立圖畫(Wally Painting)畫風,配上作者記事般的簡潔文筆,將印度早期的農業生活,攤開在讀者眼前。
西元前一千年,印度西部的塔奈地區(Tanai area),一個名叫瓦立族的部落在此生活。瓦立族人喜歡在他們所住的房子泥牆上,用白色線條畫上許多人物與動物的圖案,畫法相當質樸,近似史前時代的洞窟壁畫。瓦立圖畫的繪者多半為女性,她們將農耕或是婚禮等事件,用簡單的線條留下生活的記錄。
當時的瓦立族,已經有了農耕生活,所以非常注意季節的更迭。當春天到來時,瓦立人會順著河流,在河的兩岸種植作物。當雨季降臨時,瓦立人便待在房子裡;有時大人會出去捕魚,小孩在一旁嬉戲。瓦立人這種「看天吃飯」的日子,以及「順天應人」的智慧,透過本書的介紹,清楚地呈現出來;而繪者的畫風與作者的文筆,不但相互呼應,也與早期農業民族簡單有味的生活一致。
作者簡介
申惠恩(Hye-Eun Shin)
在韓國成均館大學時主修兒童研究,目前是兒童心理學家。她出版並企劃過多本童書,作品有《你看過我的肚臍嗎?》、《下雨時》和《蝴蝶打瞌睡》。
繪者簡介
申惠鎮(Hae-Jung Shin)
大學主修工業設計。《瓦立的故事》的插圖,是模仿印度遠古時期瓦立部落所流傳下來的圖畫法而繪成的。繪者在畫《瓦立的故事》時,很高興自己能拋開商業社會的喧囂,進入瓦立人的自然生活。她的插畫作品包括《星星為什麼會發光?》和《鞋匠與仙子》。
譯者簡介
黃瑋琳
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曾獲台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高雄市文藝獎、竹塹文學獎等。童話〈饑餓的0〉與〈國王郊遊去〉被譯成英文,收錄於《台灣文學英譯叢刊》(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世華文學研究中心出版);童話〈時間的故事〉選入九歌出版社《95年童話選》。著有《籠子裡的天堂鳥》、《國王郊遊去》、《發條星星》三書。譯有《龍騎士二部曲:勇者無懼》及《龍騎士三部曲:降魔火劍》(合譯)。現專事教學、寫作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