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15522016 |
定价 |
RMB59.00 |
售价 |
RM64.90 |
优惠价 |
RM48.68 * (-25%)
|
作者 |
(英)阿拉·霍爾馬托娃
|
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9-1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197 页. 19.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主要介紹如何説明中小型產品團隊儘快打造一套新型、實用的設計體系。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設計體系的基礎——模式與實踐。設計模式包括功能性模式與感知性模式。實踐則是創建、捕獲、共用和使用這些模式的方法。第二部分側重于闡釋建立和維護設計體系的實際步驟和實用技術:規劃任務,編寫介面清單,建立模式庫,以及創建、記錄、發展和維護設計模式等。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第一部分 基礎
第1章 設計體系 2
1.1 設計模式 4
1.2 共用語言 9
1.3 模式庫及其局限性 11
1.4 構建有效的設計體系 15
1.4.1 共用目的 16
1.4.2 識別問題 17
1.5 案例:“十分鐘食譜”網站 17
1.5.1 目的和價值觀 18
1.5.2 設計原則 18
1.5.3 行為和功能性模式 19
1.5.4 審美和感知性模式 20
1.5.5 共用語言 21
第2章 設計原則 22
2.1 有效設計原則的特性 24
2.1.1 設計原則是真實而貼切的 24
2.1.2 設計原則是實用的、可操作的 25
2.1.3 設計原則是有觀點的 27
2.1.4 設計原則是能產生共鳴、容易讓人記住的 28
2.2 定義原則 29
2.2.1 從目的開始 29
2.2.2 尋找共識 30
2.2.3 面向正確的受眾 30
2.2.4 對原則進行測試和修訂 31
2.3 從原則到模式 31
第3章 功能性模式 34
3.1 模式演變,行為不變 35
3.2 定義功能性模式 38
3.2.1 創建模式映射 38
3.2.2 打造介面清單 39
3.2.3 將模式視為操作 41
3.2.4 描繪模式的內容結構 42
3.2.5 按某個維度排列模式 44
3.2.6 將內容視為假設 45
第4章 感知性模式 48
4.1 感知性模式的作用 49
4.1.1 感知性模式有助於傳遞品牌形象 49
4.1.2 感知性模式讓系統更為連貫 51
4.2 探索感知性模式 53
4.2.1 情緒板 54
4.2.2 樣式疊片 55
4.2.3 元素拼貼 56
4.3 反覆運算與改進 57
4.3.1 平衡品牌性與一致性 59
4.3.2 標誌性時刻 60
4.3.3 小規模試驗 61
4.3.4 平衡品牌和業務需求 63
4.4 標誌性模式:團隊練習 64
第5章 共用設計語言 66
5.1 為模式命名 67
5.1.1 學習為你的團隊創造一個好名稱 68
5.1.2 好名稱是基於隱喻的 69
5.1.3 好名稱有個性 71
5.1.4 好名稱能傳達目的 72
5.1.5 協同命名 74
5.1.6 建立專用頻道 74
5.1.7 跟使用者一起測試設計語言 75
5.2 將團隊融入設計語言 76
5.2.1 讓設計模式變得可見 76
5.2.2 引用事物的名稱 79
5.2.3 將設計體系作為入職培訓的一部分 80
5.2.4 定期組織設計體系會議 80
5.2.5 鼓勵多樣化協作 81
5.2.6 維護一份術語表 81
第一部分 總結 84
第二部分 過程
第6章 設計體系的參數 88
6.1 規則:嚴格或寬鬆 89
6.1.1 Airbnb 89
6.1.2 TED 93
6.1.3 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96
6.2 部件:模組化或集成化 97
6.2.1 模組化與用戶體驗 98
6.2.2 模組化與項目需求的範圍 101
6.2.3 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103
6.3 組織:集中式或分散式 104
6.3.1 集中式模型 105
6.3.2 分散式模型 105
6.3.3 組織挑戰 106
6.3.4 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107
6.3.5 小結 108
6.3.6 適合你的設計體系 110
第7章 規劃與實踐 112
7.1 獲得高層的支持 112
7.1.1 在設計和構建模組時能節省時間 113
7.1.2 在做整站修改時能節省時間 114
7.1.3 能讓產品更快上線 115
7.1.4 其他好處 115
7.2 從哪裡開始 117
7.2.1 就目標達成一致 117
7.2.2 將成果公開 118
7.2.3 創造知識共用的文化 119
7.2.4 提升團隊士氣 120
7.3 關於設計體系實踐的思考 122
第8章 功能性模式的系統化 124
8.1 目的導向的清單 125
8.2 準備工作 126
8.2.1 安排時間 126
8.2.2 選擇人員 126
8.2.3 列印介面 126
8.3 確定關鍵行為 127
8.3.1 措辭是一項基礎工作 129
8.3.2 將行為分解為操作 129
8.4 按目的對現有元素進行分組 130
8.5 定義模式 131
8.5.1 具體性尺度 131
8.5.2 內容結構 133
8.5.3 命名 136
8.6 在更小的維度上重複目的導向的清單過程 137
8.6.1 操作的一致性 138
8.6.2 視覺層次 141
8.6.3 特例 142
8.7 小結 143
第9章 感知性模式的系統化 144
9.1 超越樣式屬性 145
9.2 美學特徵與標誌性模式 147
9.3 識別感知性模式 148
9.4 配色 150
9.4.1 從目的開始 150
9.4.2 收集現有顏色並分組 150
9.4.3 定義模式 153
9.4.4 指定模組 154
9.4.5 就指導原則達成一致 157
9.5 動畫 158
9.5.1 目的和感受 158
9.5.2 評審現有動畫 159
9.5.3 定義模式 160
9.5.4 指定模組 161
9.5.5 就指導原則達成一致 161
9.6 語氣和語調 162
9.6.1 評審語氣和語調的模式 162
9.6.2 定義模式 163
9.6.3 就指導原則達成一致 164
9.7 小結 165
第10章 模式庫 166
10.1 內容 167
10.2 模式的組織 168
10.2.1 提煉感知性模式 169
10.2.2 組織功能性模式 169
10.3 模式文檔 175
10.3.1 為功能性模式編寫文檔 175
10.3.2 為感知性模式編寫文檔 182
10.4 工作流程 187
10.4.1 添加新模式的過程 187
10.4.2 引入新模式的標準 188
10.4.3 人員與責任 190
10.4.4 統一設計體系的各個方面 191
10.5 工具 192
10.5.1 保持模式庫的更新 192
10.5.2 保持主設計檔的更新 193
10.5.3 將模式庫作為求真來源 194
10.6 模式庫的未來 195
結語 196
擴展閱讀資料 198 |
|
|
|
|
|
|
|
|
|
|
|
|
|
|
阿拉·霍爾馬托娃(Alla Kholmatova)
Tilio聯合創始人,十年設計經驗的UX設計師,具有豐富的Web交互設計經驗。對設計體系、設計語言和團隊協作有濃厚興趣,近幾年一直進行相關調研,並在調研基礎上著成本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