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6269597420 |
定价 |
NT520 |
售价 |
RM81.30 |
优惠价 |
RM58.54 * (-28%)
|
作者 |
魯迅
|
出版社 |
好優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2-06-09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48 页. 21. |
库存量 |
有库存 |
|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集外集》《集外集拾遺》完整正體中文版
保留魯迅原始用字★並附表說明、對照
本書收錄一九三五年出版的《集外集》、與在一九三八年出版並收錄入《魯迅全集》的《集外集拾遺》。
▌《集外集》▌
本書編者係楊霽雲,收錄了魯迅於一九三三年以前撰寫,未編入先前文集的雜文與詩作品。其中雜文包括〈斯巴達之魂〉〈文藝與政治的歧途〉〈我來說「持中」的真相〉等,詩則包括〈哭范愛農〉〈題《彷徨》〉〈阻郁達夫移家杭州》等作品。
《集外集》一書的〈序言〉中,魯迅提到《集外集》中收錄的許多是他年少時期的作品。對於年少時期的不成熟,魯迅一方面表示「自愧其幼稚」,一邊卻也表示:
「但我對於自己的『少作』,愧則有之,悔卻從來沒有過。出屁股,銜手指的照相,當然是惹人發笑的,但自有嬰年的天真,決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況且如果少時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麼還知道悔呢?」
做為白話文運動的先驅者之一,魯迅在序文中回首創作歷程,可說是中國文學在文白過渡之間的第一手視角觀察。除了可窺見少年魯迅、青年魯迅的各種想法外,也可視作為白話文運動的珍貴史料。
▌《集外集拾遺》▌
本書由魯迅的學生、晚年伴侶許廣平收集編定,並收入《魯迅全集》中。《集外集拾遺》收錄魯迅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六年之間的各類創作,但未被收入其他文集的作品。
魯迅的原配朱安係由父母安排,魯迅並不承認、也不喜歡;但他仍在未與朱安離婚的情況下,在晚年時與許廣平同居,並由許廣平整理其作品。魯迅在一九三六年逝世,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許廣平歷任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務,一九六八年病逝於北京。
一九一二年可說是魯迅投身白話文運動的起點,也是自日本回到中國後,投身國語文教育與社會運動的起點。本書收錄的作品由於已經是「拾遺」,但構成十分複雜,除了包括〈無禮與非禮〉〈詩歌之敵〉〈中山先生逝世後一周年》〉等雜文作品外,也包括〈偶成〉〈一二八戰後作〉〈悼楊銓〉等詩作品,以及各種雜誌附錄、序文。雖然可能不盡成熟,或者是應酬、說明之作,但透過本書,一個投身在各種運動之中的,滿腔熱血的青年魯迅,可說是躍然於紙上。 |
|
|
|
|
|
|
|
|
|
|
|
|
|
|
目錄
‧《集外集》
斯巴達之魂
說鈤
夢
愛之神
桃花
他們的花園
人與時
渡河與引路
「說不出」
記「楊樹達」君的襲來
關於楊君襲來事件的辯正
烽話五則
「音樂」?
我來說「持中」的真相
Petőfi Sándor的詩
我的父親的和我的手藝
願我是樹倘使你……
太陽酷熱地照臨……
墳墓裡休息著……
我的愛——並不是……
咬嚼之餘
備考:「無聊的通信」
關於《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濫調」
咬嚼未始「乏味」
雜語
編完寫起
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
田園思想(通訊)
流言和謊話
備考:來信
《癡華鬘》題記
《窮人》小引
通信
備考:來信(未名)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關於《關於紅笑》
通訊
備考:關於孫用先生的幾首譯詩
《淑姿的信》序
選本
【詩】
哭范愛農
送O. E.君攜蘭歸國
無題
贈日本歌人
湘靈歌
無題
題《彷徨》
題三義塔
悼丁君
贈人二首
阻郁達夫移家杭州
【附錄】
《奔流》編校後記
‧《集外集拾遺》
【雜文】
懷舊
對於《新潮》一部分的意見
《察拉圖斯忒拉》的序言
又是「古已有之」
高尚生活
無禮與非禮
通訊(致鄭孝觀)
詩歌之敵
關於《苦悶的象徵》
《忽然想到》附記
《陶元慶氏西洋繪畫展覽會目錄》序
聊答「……」
報《奇哉所謂……》
這是這麼一個意思
《蘇俄的文藝論戰》前記
通訊(復高歌)
通訊(複呂蘊儒)
通訊(致向培良)
通訊(致孫伏園)
一個「罪犯」的自述
啟事
我才知道
女校長的男女的夢
中山先生逝世後一周年
《何典》題記
《十二個》後記
《爭自由的波浪》小引
老調子已經唱完
《遊仙窟》序言
《近代木刻選集》(一)小引
《近代木刻選集》(一)附記
《蕗穀虹兒畫選》小引
哈謨生的幾句話
《近代木刻選集》(二)小引
《近代木刻選集》(二)附記
《比亞茲萊畫選》小引
《新俄畫選》小引
文藝的大眾化
《浮士德與城》後記
《靜靜的頓河》後記
《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
《鐵流》編校後記
好東西歌
公民科歌
南京民謠
「言詞爭執」歌
幫忙文學與幫閒文學
今春的兩種感想
英譯本《短篇小說選集》自序
《不走正路的安得倫》小引
譯本高爾基《一月九日》小引
《解放了的堂吉訶德》後記
《北平箋譜》序
上海所感
《引玉集》後記
《城與年》插圖小引
【詩】
自題小像
哀范君三章
贈鄔其山
無題二首
送增田涉君歸國
無題(血沃中原肥勁草)
偶成
贈蓬子
一二八戰後作
教授雜詠四首
所聞
無題二首(故鄉黯黯…皓齒吳娃…)
答客誚
贈畫師
題《吶喊》
悼楊銓
無題(禹域多飛將)
無題(一枝清採妥湘靈)
無題(煙水尋常事)
聞謠戲作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秋夜偶成
亥年殘秋偶作
【附錄】
《未名叢刊》與《烏合叢書》廣告
《奔流》凡例五則
《藝苑朝華》廣告
《文藝連叢》
《譯文》終刊號前記
紹介《海上述林》上卷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魯迅
一八八一年-一九三六年,浙江紹興人,本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思想家,也被認為在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中國現代文學等領域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魯迅幼時曾讀過私塾,二十歲(一九○二年)時赴日留學;他曾決意習醫,但由於學習方式以及認知到當時中國的問題並非體格,而在精神,是以在一九○六年棄醫從文。一九○九年歸國,曾在滿清、中華民國政府、北洋政府的各級教育單位任職(也曾參與注音符號制定)。一九一八年時在《新青年》刊載《狂人日記》(首篇白話文小說),並首開風氣之先,創作雜文。他的筆鋒銳利,寫小說時不但人物刻劃畫鮮明入微,對中國人「國民性」、中國弊端的描寫也被視為經典。
代表作除《狂人日記》外,尚有《阿Q正傳》《孔乙己》《故事新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等作品。此外,魯迅在學術與譯作上也多有所成,著譯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地心探險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等作品。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