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全面而系統地整理漢賦用《詩》文獻,詳細而深入地論述漢賦用《詩》的經義內涵和詩性品格,討論以經尊賦、以經豐賦、以賦傳經三類問題,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和中西理論契合的高度,揭示了許多不為人所注意的詩賦源流之間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一系列新穎、獨特而又言之成理的觀點,為學界帶來新的實質性的結論,彌補現有研究的諸多不足。
緒論 百餘年來漢賦與詩經學互證研究回顧與反思 第一節 “賦者,古詩之流”說解讀中的諸多爭論 第二節 經學夾縫中的漢賦與詩經學關係的間接探討 第三節 漢賦與詩經學關係的直接關注 第四節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幾點思考 甲 編 “賦之詩源說”系譜論 第一章 “賦之詩源說”新詮解:經學與文學闡釋的互動 第一節 從“賦者,古詩之流也”說起 第二節 “賦之詩源說”的經學闡釋 第三節 “賦之詩源說”的文學闡釋 第四節 二元闡釋在漢代的偏向問題 第二章 漢賦推尊:文學尊體范式的形成與樹立 第一節 從“六詩”到“六義” 第二節 欲諷反勸:以“風”尊賦體的尷尬 第三節 賦頌一體:以“雅頌”尊賦體的成立 第四節 寄託情志:以“比興”尊賦體的新變 第五節 尊賦體之批評的典範意義 第三章 論“賦心”“賦跡”理論的複奏與變奏 第一節 “賦心”“賦跡”說的本意探討 第二節 以“詩心”度“賦心” 第三節 《詩》的標準與賦的“正”“變” 小結 文學批評的經術化 乙 編 漢賦用《詩》考釋 第四章 《詩》三家義輯補疏釋 第一節 《魯詩》義輯補疏釋 第二節 《齊詩》義輯補疏釋 第三節 《韓詩》義輯補疏釋 第四節 與《毛詩》異,或為三家義者輯補疏釋 第五章 西漢賦用《詩》考釋 第六章 東漢賦用《詩》考釋 丙 編 漢賦用《詩》的經義內涵 第七章 論漢賦文本中的“大漢繼周”意識書寫 ——以漢賦用《詩》為中心考察 引言 繼周者誰? 第一節 由“周”到“漢”的文本擬效 第二節 由受命作周到受命立漢的天命書寫 第三節 由西、東周到西、東京之爭 第八章 論漢賦與《詩》經、傳的共生與相容 引言 用賦“升堂入室”的假設 第一節 傳與賦 第二節 漢賦用《詩》序、傳語考釋 第三節 經、傳思路與漢賦造作 第九章 以賦傳經:漢賦辭章與《關雎》經解的互動 第一節 漢賦用《關雎》詩疏釋 第二節 事典與《關雎》之篇名旨意 第三節 辭章與《關雎》之詩性解釋 小結 “以賦傳經”論 第十章 義理考據辭章:《詩經》經解用漢賦章句考論 引言 問題的提出 第一節 考據:征實之學 第二節 義理:引賦以證詩義 第三節 辭章:以文學解《詩》 小結 “相濟為用”的詮釋體系 丁 編 漢賦用《詩》的詩性品格 第十一章 一個被遮蔽的語體結構選擇現象 ——論漢賦用《詩》“《詩》曰”的隱去 引言 問題的提出 第一節 “《詩》曰”的使命:由正音到正義 第二節 “《詩》曰”的隱去:由重義到事形 第三節 自鑄偉辭,創變新體 第十二章 “言”的文學:漢賦用《詩》“四言”之擬效與改造 第一節 雅言:從“四言詩”到“四言賦” 第二節 直言:漢賦對《詩》之“四言”的改造 第三節 微言:依經立義的言語模式 小結 由“言”而“文”的傳統 第十三章 文學化的無“音”之樂 ——漢賦用《詩》樂考論 第一節 五帝三王之“聖樂”與《詩》樂 第二節 典禮雅樂與《詩》樂 第三節 楚樂新聲與《詩》樂 小結 樂章義與文字義的結合 第十四章 中國早期文學文本的對話問題 ——從中西文論契合之視角詮解《詩》賦互文關係 引言 互文視角的契合問題 第一節 賦納《詩》言:引用與暗示 第二節 祖述《詩》思:仿作與戲擬 第三節 心摹前構:經賦互文形成的原因 小結 經賦文本對話的文學史意義 結語 《詩》賦互證的經學意義與文學傳統 附錄 漢賦用《詩》列表 參考文獻 後記 一詩一賦一壺觴 ——跟隨許結老師讀書的日子
王思豪 安徽桐城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現為澳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賦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常務理事。首屆“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江蘇省“社科優青”獲得者,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中國辭賦學。主持社科基金專案、省部級課題多項,在《光明日報》《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報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