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側重於一般歷史讀物、特別是歷史教科書裡向來欠缺的內容:寫人物,重點是寫人物的性格、人物之間的關係。比如王安石,著重寫他的性格和習慣;蔡京和高俅,重點寫他們為什麼會發跡,讀者會看到,正是許多“大忠臣”栽培了他們。歷史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由此表現出來。 寫事件,重點不是說故事,而是揭示真相。比如對宋徽宗、宋欽宗,重點介紹他們成為俘虜後的生活;對趙匡胤之死、金匱之盟等重大事件真相,給出顛覆正史說法的獨立見解。 本書還特別關注細節、小事。比如宋朝的娛樂、宋朝人如何取名字、宋朝人怎樣喝茶等。
故事人物 陳橋兵變的主謀究竟是誰 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這件事沒有多少人不知道。所有宋代像樣的史書幾乎用同樣的詞語記載了趙匡胤的這次兵變,大概意思是說,趙匡胤事先毫不知情,一切都是手下人幹的。事實真的如此嗎? 撲朔迷離的“金匱之盟” 若問起宋初的三件大事,很多人都能立即回答:陳橋兵變、金匱之盟、杯酒釋兵權。但您是否知道,“金匱之盟”這個見之於正史記載、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竟很有可能出自刻意的編造。編造者是誰?目的何在?那些史官是被欺騙了,還是在幫著“造假”? 趙匡胤晏駕之謎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之死,按照正史的記載,應該是壽終正寢、自然死亡。但民間一直流傳著八個字:“燭光斧影,千古之謎”,反映出人們對趙匡胤的真正死因始終抱有深深的懷疑。這裡邊牽扯到一個人,就是在趙匡胤之後當上皇帝的趙光義。他是害死趙匡胤的兇手嗎?還是陰差陽錯背了黑鍋? 趙匡胤兩個兒子怎麼死的 宋太祖趙匡胤一輩子共生過四個兒子,活下來的有兩個,長子叫趙德昭,字日新,是趙匡胤原配夫人賀氏生的;次子叫趙德芳,字不詳,德芳年紀不大時生母就死了,其後由宋皇后鞠養。德昭死于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的八月,德芳的死距他哥哥的忌日只有一年零五個月。《宋史》裡這樣描述二人的死:“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絕。”什麼叫“不得其死”?德芳的“夭絕”真的是自然死亡嗎? 趙廷美是個倒楣蛋 趙匡胤共有兩個弟弟,大弟弟趙光義盡人皆知,趙廷美則是趙匡胤的小弟弟。按說有兩位皇帝哥哥的趙廷美,應該享盡人間富貴才對,但事實上,他不僅遭迫害,英年早逝,而且被潑了滿身的污水,連出身也變得撲朔迷離。為什麼會這樣?是遇人不淑,還是咎由自取? 宋徽宗是怎麼死的 宋徽宗這位皇帝,可以說是福也享到了極致,罪也受到了極致。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大玩家皇帝把好好的北宋江山弄丟了一大半兒,後來當了金國的俘虜,後慘死在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附近),但真正瞭解他死前慘狀的人大概不太多。看完下面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文字,您恐怕不敢相信,一個多才多藝、風流倜儻的大宋皇帝,生命的後幾年,竟然實實在在連條野狗都不如! 宋徽宗有多少小愛好 宋徽宗是宋朝的享樂型皇帝,興趣愛好頗為廣泛,可以這麼說:除了該他幹的治國安邦發政施仁之外,不著調兒的風流事兒沒有他不癡迷的,不但癡迷,還樣樣兒都能做到極致。如果他只是個王爺,甚至是個大學士什麼的,一定會千古流芳。可惜他錯當了皇帝,不但葬送了自己,還葬送了大半個宋朝,終落得遺臭萬年,真是陰差陽錯。 倒楣透頂的宋欽宗 人們都知道欽宗趙桓是北宋後一位皇帝,卻不大清楚他的後半輩子究竟怎麼度過的。主要原因是《宋史·欽宗紀》寫得非常簡略,自打靖康二年(1127)五月庚寅朔“康王即位于南京”、給欽宗“遙上尊號曰孝慈淵聖皇帝”之後,接下來就是“紹興三十一年(1161)五月辛卯”,欽宗駕崩的消息傳到南宋朝廷,中間三十四年的時間竟然都是空白。以下這些文字,真有點兒揭欽宗傷疤的嫌疑。不過筆者絕沒有惡意,無非是想讓讀者多少瞭解一點兒此人在北國的悲慘生活。替他藏著掖著,也絲毫減輕不了他受過的那份兒活罪。 高宗生母韋氏身世之謎 高宗是徽宗的第九個兒子,生身之母是韋安道之女韋氏。《宋史·後妃傳》記載:韋氏是開封人,初入宮為侍禦。崇甯末年,封為平昌郡君。徽宗大觀初年(1107,也就是高宗出生的那年)晉封為婕妤。高宗為康王后,再封為龍德宮賢妃。靖康之變,她作為俘虜跟隨徽、欽二帝北行到了金國。建炎改元那一年(1127),被高宗趙構遙尊為宣和皇后。 趙普是個啥人物 提到宋朝的宰相,人們先想到的可能是王安石、司馬光,也可能是秦檜,想起“趙普”這個名字的恐怕不會太多。其實此人才是宋朝值得關注的一個人物:如果說趙匡胤是宋朝開鑼大戲的製片人,那麼趙普則是這齣戲的總策劃、總導演和頭牌大腕兒;如果說創建宋朝這項超級大工程的總分為十分,趙匡胤充其量只能占到一半兒,剩下的五分精彩,大部分都應該歸到趙普的名下,這麼說一點兒都不算誇張。 趙匡胤的兩個“擔兒挑” “擔兒挑”是個北方民間常用的一個俗語,意思是指同門女婿。本文要說的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和大家很熟悉的名臣寇准,還有大家不太熟悉的武將王德用所尊的,竟然是同一位老丈人。乍聽這話,您是不是覺得有點兒聳人聽聞,很不靠譜?這三個同門婿,一個是大宋朝的開國皇帝,一個是太宗、真宗時期的大臣,還有一個是真宗、仁宗時期的大將軍,這都挨得上邊兒嗎?耐心看完下面這些敘述,您很有可能會發出感慨: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王詵不是神宗的駙馬 《水滸傳》第二回裡說高俅經“小蘇學士”介紹,來到駙馬王晉卿府裡做了親隨,並由此得路青雲。關於王晉卿,書裡是這麼說的:“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駙馬。”按照這種說法,王晉卿的夫人應該是神宗皇帝的女兒。其實不然,真實的王晉卿夫人是神宗的同胞妹妹,作者施耐庵把人家降低了整整一輩兒。 歐陽修兩受誣謗始末 歐陽修歷來被譽為宋代文壇的“旗手”,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散文和詩詞,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秋聲賦》);“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畫眉鳥》);“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朝中措》);“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踏莎行》)等佳作,至今傳唱不衰。俗話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大概是歐陽修太出類拔萃的緣故,他一生所受過的誣衊和誹謗,也是文人當中罕有所聞的。 性情怪異的王安石 主持熙寧變法的王安石大名鼎鼎,無人不知。這裡無意評論熙寧變法的是非功過,那是政治家們的事兒:政治需要肯定他的時候,他就是大功臣;政治需要否定他的時候,他就是大罪人。倒是此人的脾氣秉性和人格特徵,因為常常被關心“大事”的歷史讀物所忽略,倒是有必要囉唆幾句。 性情中人蘇東坡 對於蘇軾,幾乎沒有人感到陌生,只是對他瞭解多或少的問題。這裡不想重複人們已經熟悉的故事,只講些一般讀者未曾關注過的有趣小事兒,來品味一千年前那位充滿童趣的古人是如何對待人生的。這些幾乎不可能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或許對今人也有一定的啟發,尤其是那些以“大師”自居的人,真應該拿蘇軾當面鏡子好好照照自己的面孔。 蘇軾與高俅 蘇軾是個眾所周知的大才子、大好人,高俅則被《水滸傳》作者描寫成無惡不作的無賴和奸佞。但許多人不知道,高俅的發跡其實和蘇軾有著很大的關係。後來他們之間也沒有完全中斷關係,還發生過一些故事。由此可見,真實的歷史往往比演義小說更為複雜和有趣。 蔡京是什麼人提拔起來的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禍,根本原因是朝廷內部的腐敗,也就是俗話說的“昏君奸臣當道”。難怪金兵打過黃河之後,國人呼喊強烈的口號不是抗擊金兵,而是誅滅國賊。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以陳東、歐陽澈為首的一群太學生伏闕上書,請求徽宗誅殺以蔡京為首的“六賊”,說他們“欺君罔上,蠹國害民,賣官鬻爵,奸贓狼藉”。不單是當時朝野上下對這些奸臣恨入骨髓,就是千年後的今天,人們說到那段辛酸的歷史,也難免會為堂堂大宋毀在徽宗和幾個奸臣之手扼腕歎息。然而讀者諸君大概不會想到,這些北宋王朝的掘墓人,竟大都出自名臣的舉薦和獎拔,才一步步爬到了權力的。為首的蔡京,其發跡過程之奇,更是耐人尋味。 宋朝名士米芾 很多人對米芾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尤其是喜好書法或收藏的朋友,對其書畫精品更是知之甚多。米芾,字元章,號海嶽外史,因其為湖北襄陽人,故又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這是眾所周知的,無須贅言。本文想說的是米芾與眾不同,甚至與當朝世俗格格不入的名士風範。其很多怪異反常的言談舉止,至今讀來仍能讓人忍俊不禁。 紅顏薄命小周後 據《十國春秋》等書記載,南唐丞相周宗生了兩個如花似玉的小仙女兒,姐姐小名兒叫娥皇,長到十九歲的時候,嫁給了當時還是王子的李煜。可惜好景不長,幾年後娥皇患了絕症,花容頓萎。李煜悲傷欲絕,寫了篇長達一千餘字的誄文祭奠她,並自稱“鰥夫煜”。從表面上看,李煜要表達的是對娥皇“綿綿無絕期”的思念,可金陵人卻都深知其中另有隱情。原來娥皇臨終之前,李煜已經深深愛上了另一位絕色美女。這位美女是誰呢?就是周宗的次女、娥皇的同胞小妹,後人稱為“小周後”。 花蕊夫人之香消玉殞 不論誰來說宋朝歷史,講宋朝故事,都繞不開“花蕊夫人”的芳名。她美麗聰明、優雅高貴,代表了典型、完美的封建貴族婦女形象。《全唐詩》裡收錄了她寫的《宮詞》一百五十多首,僅從這個數字來看,就能想像出這位秀外慧中的女子具有多高的才情和雅韻。在封建時代,女人過於聰明、過於漂亮未必是件好事,恰恰相反,穎慧和姿色往往會成為她走向毀滅的禍胎。花蕊夫人就是這樣一個女人。 狸貓換太子事實真相 傳統京劇裡有一齣戲叫《狸貓換太子》,描寫北宋真宗年間劉皇后無子,真宗另一位妃子李宸妃懷了孕。劉皇后為了將李氏的孩子據為己有,想出了一個極損的招兒:她自己也假裝懷孕,而且產期和李氏幾乎在同時。李氏如期產下皇子後,她便命親信宦官將一隻剝掉皮的狸貓偷偷塞進李宸妃宮中,把皇子換到她的宮裡,並聲稱皇子是她所生,李宸妃生下的是個不祥的怪物。如此“調包兒”之後,她的皇后地位當然得到了限度的鞏固,同時也滿足了她想做母親的夙願。而可憐的李宸妃,卻因生下所謂怪胎被趕出了後宮。事實真的如此嗎? 劉後是個什麼樣的女人 宋朝是女主執政多,且時間長的一個朝代。從建立之初,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就有過干政的跡象,只是她壽命不永,建立第二年就去世了。“狸貓換太子”傳說中那位真宗劉皇后,不僅在宋史上,就是在整個封建時代裡,也稱得上是一位傳奇女性。不論智術還是權謀,她一點兒也不比呂後、武則天差,在她實際執政的將近二十年裡,幹了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也留下了不少耐人尋味的疑團。 兗國公主的婚姻憑啥那麼慘 “公主”這個稱謂,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八《唐昭懿公主碑》中說,古代禮書上有古訓:天子不能自主女兒的婚事,必須由三公主之,所以叫“公主”。宋朝人高承的《事物紀原》裡也有類似的記載。但說歸說,做歸做,皇家的閨女要嫁誰,三公說了未必算數。公主自己想自由戀愛更不可能,終還是得皇上說了算。兗國公主的婚姻就是一個明證。 蘇軾喜歡過的女人 蘇軾對女人的態度,可以用“好色而不淫”五個字概括——他喜歡女人,但不以淫樂為主,更多的是體會欣賞女子的才藝和聰慧。蘇軾與女人之間發生過很多動人的故事和閃著智慧之光的趣事。這些女人,不僅包括他的妻妾,還有不少知名或不知名的妓女。 名妓李師師下落之謎 別瞧宋朝的宰相咱說不出幾個,提起李師師這個名字,那可是無人不曉,足見帝王將相未必比風塵麗人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人們大都知道李師師與徽宗、詞人周邦彥之間發生的風流韻事,但在金兵南下、汴京城破、徽欽二帝被虜之後,這位家喻戶曉的名妓終歸何處呢?傳說種種,究竟哪一種才更接近歷史的真相? 典章制度 宋朝的國號是怎麼來的 一個朝代的國號,一定包含著豐富的政治意義,有著必然的歷史淵源。宋朝也是如此,定其國號為“宋”,也頗有些來頭,絕不是誰腦袋瓜兒一熱就叫起來的。 宋朝的“耶誕節” 一提到“耶誕節”,讀者很快會聯想到西方那位慈祥的白鬍子老人。中國古代也有聖誕老人嗎?非也。這裡所說的“耶誕節”,只是借用一下名稱而已,實際想介紹的是宋朝各位皇帝的誕節——既然古人都稱皇帝為“聖上”,他的誕節憑啥就不能叫“耶誕節”呢? 宋朝的受降禮 古代受降之禮是頗有些講究的,它屬於傳統吉、嘉、賓、軍、凶五禮當中的軍禮。不過這種事兒畢竟是幾十、上百年才遇見一次,不屬於常規性的禮儀,所以只在先秦古籍《左傳》中有零星記錄,而且從《史記》《漢書》一直到《舊唐書》《新唐書》,都沒有這方面的專門記載,更沒有“受降禮”這麼個章節。直到宋代,才逐漸形成一套有完整儀式的受降禮。 包公為啥叫包龍圖和包待制 包公是家喻戶曉的明星級歷史人物,關於他的故事和傳說,即使大字不識的人也能說出一大堆。在很多戲曲和小說中,人們習慣上不是稱呼他的姓名,而是稱他為“包龍圖”和“包待制”,這是尊稱還是戲稱?這種稱呼早起於何時,于史有據嗎? 北宋的經略安撫使 《水滸傳》裡有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讓人看著很過癮,還曾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魯達聽金翠蓮說“鄭大官人”就是當地殺豬的鄭屠,大怒道:“呸!俺只道那個鄭大官人,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這個醃臢潑才,投托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教材上對“經略”的注釋說:“官名,掌管邊疆軍民大事。”顯得過於簡略。“經略”是北宋“經略安撫制置使”的簡稱,什麼叫經略安撫制置使?又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我們還是從唐朝開始看吧。 宋朝的提刑官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部電視劇,片頭赫然出現了一塊匾額,上書“提刑司”三個大字,心裡就有點兒不舒服。接著往下看,只聽一個縣令輕蔑地對提刑官說“你一個小小的州縣官員”如何如何,於是不打算再往下看了。因為僅此兩點,已經足見編劇對宋朝的典章制度是很不熟悉的。 通判是個什麼官 喜歡宋朝文史的朋友一定見過“通判”這個官名,它是州府裡的主要職官之一。宋朝州府裡的一把手既然叫“知州”“知府”,依理推之,通判似乎應該是知州、知府的副手,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二把手”。事實是不是如此呢?這麼說吧:既不算全錯,也不能算全對。為什麼呢? 宋朝獨有的祠祿官 “祠祿官”這三個字,可能有人連聽都沒聽說過。這種官只在宋朝出現過,其他朝代基本上都沒有設置。說它“基本”,是因為這種官在唐朝時偶爾出現過,但那只是加在宰相頭上的一個兼官,嚴格地說,和本文所指的只享受俸祿不幹具體職事的祠祿官不屬於同一個概念。 百事雜談 宋朝有幾人“連中三元” 在足球比賽的解說員嘴裡,經常能聽到“連中三元”這個詞,意思是某球員接連踢進對方球門三個球。其實這只是借用罷了,真正的“連中三元”是古代科舉方面的一個專用術語,指某舉子在進士科的鄉試、會試和殿試中均取得名。這可不是簡單的事兒,在整個科舉的歷史上,這樣的傑出人才可謂“百年一遇”。那麼,宋代有多少個這樣的大才子呢? 北宋文字獄大案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用在一些文人身上,就成了“禍從文字出”——不管你是用嘴巴講出來還是用筆墨寫出來,只要是觸動了某些人的神經,或者是某些人需要利用這些文字給你製造點兒罪名,這些文字立刻會變成比刀劍更鋒利的銳器。文字獄,這個充滿陰謀和血腥的詞語,只有親自嘗過它苦頭的人,才明白它的真正內涵。這裡介紹的“監安上門鄭俠案”,就稱得上北宋時期文字獄的大案。 是誰挑起了“烏台詩案” 北宋第二件文字獄大冤案不幸讓東坡居士蘇軾給趕上了,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喜歡宋史的人,對這個案子想來都不會陌生,但您可能不會想到,加害蘇軾的人中,除了大家熟悉的那幾雙“黑手”外,還有一個更危險也更陰險的人物,是他挑起了“烏台詩案”!這個人有一部著作叫作《夢溪筆談》,他的名字叫——沈括。 一樁沒人同情的文字獄 蔡確《車蓋亭詩》案,似乎有點兒遭上天報應的意味兒,因為此人惡貫滿盈,在熙甯、元豐那段“風起雲湧”的崢嶸歲月裡,不知有多少人倒在了他的腳下,連提拔他的大恩人王安石,都是被他的暗箭射倒的。而當他到了晚年,已經身為宰相,卻因為一首小詩,被他無意間冷落過的一個小官兒送到了嶺南炎瘴之地,後死在那裡。說起來他確實有點兒冤,卻得不到人們的同情。 宋朝人起名兒有學問 一個時期的人名一定帶有這個時期的特點,也可以叫作“時代的烙印”。拿我們身邊的人來說吧,解放初期出生的人,有不少叫“解放”“建國”“和平”的;抗美援朝期間出生的,既有小“抗美”,又有小“援朝”;1954年頒佈新中國部憲法,出現了很多叫“憲”的。宋朝人的名字也很有特點,在不同的階段,又有明顯的不同。 宋朝的相撲 相撲是日本流行很廣的一個體育項目,沒有人感到陌生。但如果說此項運動早起源於中國,大概就會有人感興趣了。其實相撲不但起源於中國,而且歷史還非常久遠呢。 宋朝人喜歡福建茶 唐朝人飲茶已經十分講究,權勢之家飲的好茶名目繁多,比如劍南的蒙頂,湖州的紫筍,洪州的白露,壽州的黃芽,都是難得一見的上等茗茶。到了宋朝,士大夫漸漸開始青睞福建茶,並親切地稱之為“建茶”,他們批評唐朝人沒見識,因為陸羽在《茶經》裡提到不少州郡出產好茶,卻唯獨把福建茶放在後一筆帶過。 《水滸傳》比《楊家將》更真實 同是寫宋朝故事的小說,《楊家將演義》和《水滸傳》卻全然不能同日而語。按現在的流行說法,《楊家將演義》屬於“戲說”之列,是穿著宋朝人的衣裳說明朝的事兒;而《水滸傳》則基本上屬於“正說”,講得實實在在就是宋朝的故事,只是在某些史實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藝術加工和處理。
李之亮,男,1950年生,河北省黃驊市人,宋代文學、文獻、文化史學者,古文獻學教授。已出版著作五十餘部。作者研究宋代文學的代表作:《張舜民詩集校箋》《安陽集編年箋注》《王荊公詩注補箋》《王荊公文集箋注》;作者研究宋代史學的代表作:《宋代郡守通考》《宋代路分長官通考》《宋代京朝官通考》《宋史全文》;作者研究宋代文獻的代表作:《海錄碎事》;作者宋代文學普及讀物的代表作:《周邦彥姜夔張炎詞選》《白話宋詞三百首》《唐宋文庫》。其中《宋代郡守通考》(十冊)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趙宋王朝》是其部大型長篇歷史小說。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