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為北大曆史學系教授趙世瑜的新著作。作者認為“富饒的文獻與‘貧瘠’的田野”是傳統江南史研究不太注重田野觀察的兩大原因。儘管江南的傳世文獻十分豐富,但主要是代表士紳意識形態的文獻。實際上,作為田野觀察對象的生活世界(人的思想、活動與行為)從來不會“貧瘠”,但對於跨時間觀察的歷史田野來說,如今歷史地圖上看到的水鄉在今天已經不復存在。由於江南地區的“發達”與“現代性”,我們不太清楚宋元,甚至明代江南人從水鄉到陸地的生活世界的樣態。本書聚焦于東山地區的聚落開發。東山、西山原隸屬於蘇州吳縣,乾隆之後歸太湖廳管轄。這裡的漁民陸續陸居的過程在江南的不同時空中多有發生。雍正二年在直隸總督李維鈞的奏請下,劉猛將因被視作驅蝗之神祇而被列為國家正祀,這恰恰反映了水上人由漁業向農業的轉化。于江南而言,東山作為一座島嶼自有其地理特殊性,但與江南地區水鄉成陸的過程應是基本一致的。在此基礎上,應該能夠重新討論考慮濱島敦俊的江南無宗族的觀點,以及吳滔對宋元時期江南市鎮產生機制的思考。當下東山地區遺留的儀式傳統是對傳統的追憶,而洞庭東山的社會結構過程則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宋元江南史的模型。
趙世瑜,1959年生,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任第六屆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成員、第十屆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第九屆北京市文聯副主席、第六屆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社會史、民俗學、歷史人類學。近五年出版有《在空間中理解時間——從區域社會史到歷史人類學》(2017) 、《說不盡的大槐樹》(2018) 、《眼隨心動——歷史研究的大處與小處》(2019) 、《歷史人類學的旨趣——一種實踐的歷史學》(2020)等著作,主編有The Chinese Empire in Local Sociey:Ming Military Instutions and Their Legacy(2021)、《“鄉校”記憶—— 歷史人類學訓練的起步》(2021) 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