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悲傷,也還是能夠幸福:【英國Amazon精神暨心理學、情緒類暢銷書!】我們如何談論悲傷,以及更好地與自我和解
|
|
How to be Sad: Everything I’ve learned about getting happier, by being sad, better |
|
|
|
|
|
|
|
|
ISBN |
9789865102180 |
定价 |
NT480 |
售价 |
RM75.00 |
优惠价 |
RM66.75 *
|
作者 |
海倫.羅素
|
译者 |
康學慧 |
出版社 |
悅知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2-05-23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64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學習「如何悲傷」,
是理解「如何快樂」重要的第一步
*
悲傷是什麼?為什麼會悲傷?如何與悲傷共存?
──一段最完整的悲傷考察之旅
★繼《HYGGE!丹麥一年》、《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作家海倫.羅素暢銷新作!
★未出版,已躋身英國亞馬遜精神暨心理學、情緒類暢銷書
★全球已授權6國語言,持續增加中
★亞馬遜、Goodreads讀者4星以上好評
//把生活過好並不代表不能悲傷,
而是巧遇悲傷時,仍能好好地過//
當悲傷來臨,我們習慣性厭惡「負面情緒」,逃避感受,甚至強迫自己儘快走出陰霾。書中,作者分享自身的悲傷旅程,從兒時妹妹死去的那天,接續而來的父母離異、成年後幾段失敗關係,到罹患厭食症等成癮行為,以及為人母之後的憂鬱情緒。藉此告訴讀者:我們需要給悲傷呼吸的時間,學會接受人生難免出現低潮,理解悲傷並不阻礙得到幸福的可能。只有當我們害怕悲傷的時候,悲傷才會讓我們生病。
本書幫助我們改變看待悲傷的觀點,作者以一貫迷人的敘述手法訴說,結合自身故事,以及當代心理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神經科學家的專業研究及建議,解答悲傷時如何照顧自己?如何談論悲傷?悲傷時可以怎麼做?讓我們對悲傷有更完善的認識,且在將來面對傷心、或者回顧悲傷過往之時,得以更好地應對。
那些悲傷告訴我們的事──
○悲傷是很重要的情緒,能讓我們停下來,思考現在身處的位置。
○如果我們可以有時間好好悲傷,而不是一直找事情讓自己「忙碌」,那麼,就可以更妥善應對。人之所以為人,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有時候,我們只需要「活著」就夠了。
○我們需要給予時間、善意、人性──給自己也給別人,我們需要給悲傷呼吸的時間。
○悲傷很正常。哀痛很正常。我們不該為自己的情緒道歉。
○哀痛是無法逃避的,當發生時,最好的作法就是團結一心,展現人類的情感連結,而不是更加分裂,或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
○當我們悲傷的時候,如果只是告訴自己要快樂起來,那樣反而會讓自己更加悲傷。
○如果有心事,就該找人說。不要寫在社群媒體上,不要在Instagram上發表長篇大論,也不要在臉書狀態上寫些讓人滿頭問號的內容,而是真的去找一個人訴說。
○能夠與悲傷共處,絕不是弱點,而是力量。
○沒必要沉浸在悲傷中。但是,只要讓悲傷自然存在──讓悲傷自行跑完所有過程──光是這樣就有幫助。
○走出戶外接觸大自然,讓我們學會如何好好感受悲傷──幫助我們做好精神上的防禦工事,真正發生「大事」的時候才不會崩潰。
○如果我們不放下手機,離開社群媒體,尋找生活的平衡──如果我們繼續失衡──一定會感到悲傷。
○不必否認自己的感受與生命的悲傷,但同時也要享受美好。
○人生會投來變化球,但我們要繼續往前走,以所能控制的資源,盡可能照顧自己、照顧彼此。
○悲傷幫助我們以更正確的方式評估情勢與身邊的人,並且讓我們以更體貼的方式思考。為別人盡一份力──展現仁愛與同理心,不為別的,只是為了彰顯人性。
【書封設計理念】
以拿著雨傘、在雨中散步的人物插畫,傳達「下雨也沒關係,我們能為自己撐把傘,靜靜度過這場雨」,呼應書中所說的「悲傷來了也不要緊,給它一點呼吸的時間,不要急著好起來,靜靜陪自己度過這場情緒的低潮」。不同於過往論述悲傷的書籍,本書採用明亮柔和的配色,希望給讀者平靜的感受,在每一次悲傷造訪時,不把它視為毒蛇猛獸,並能用平和的心境面對。
各界真心推薦
RingRing/療癒暖心作家
大姚Da yao/圖文創作者
奶奶/奶奶心理學自媒體創作者
范維昕/藝術治療師、諮商心理師
高瑞希 Naima/網路作家
許嬰寧/諮商心理師
趙函穎/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
RingRing/療癒暖心作家
在面對情緒的過程中,快樂是理所當然被接受的情緒,但大多數的時間裡,更常面對的是不快樂、悲傷的情緒,以為避而不見就能逃離,卻因為沒有好好面對,而在心裡不斷堆積。
「允許自己悲傷吧!」是閱讀這本書後第一個浮現的念頭,書中提及許多對於悲傷既有的成見,也說出悲傷來襲習慣採取的方式會如何影響生活。透過作者的帶領從如何感受悲傷、接受悲傷,最後療癒悲傷,放下悲傷不等於帶來快樂,但面對悲傷,可以找到面對人生難題的方法。
這本書推薦給不擅長面對情緒的人,或是容易被情緒困住的人,相信會改變你對情緒的想法,進而學習面對。
大姚Da yao/圖文創作者
面對悲傷,往往會焦慮的掩蓋著這塊傷痛,但傷口卻依舊存在並且持續疼痛著。此書作者藉由自身經歷和諮詢各界專家的看法,陪伴你走過無數悲傷的夜晚,無論你是否經歷過人生劇烈的痛苦,都該學會如何應對不可預測的悲傷。讀著書中的文字,彷彿也重新正視了自己的傷口,一邊擦拭著自己的淚水,一邊療癒了悲傷的自己。所有悲傷都需要被照顧,所有悲傷都值得一個溫暖的擁抱。
奶奶/奶奶心理學自媒體創作者
曾鬱悶難解一段話:「在被踩到界線的時候表示憤怒,是相當不成熟且不理性的行為。」也就是說,表達情緒是件幼稚的事情嗎?我這樣納悶著。直到遇見這本書,疑惑才漸漸清晰: 「『公私分明』並且壓抑憤怒,這種想法不但不切實際,也會造成傷害。」「憤怒是一種驅使人向前的熱烈力量。」— p.134
感到憤怒是再自然不過的情緒。心理界線讓我們得以保有自我,不直接為主流規範而削足適履。不僅僅談論悲傷,也展現脆弱的勇氣、真實面對各種情緒,我深深著迷於作者苦中作樂的幽默口吻,倍感療癒又真實動人!
范維昕/藝術治療師、諮商心理師
本書是作者的親身經驗,作者本著記者的好奇、求知與探究精神,以豐富的研究論文、相關書籍與訪談資訊作為參考地圖,踏上個人悲傷情緒的探索旅程。在介紹自身旅程的開端,作者從文化、社會期待、家庭等面向重新詮釋看待悲傷的角度,藉由去除偏見的阻礙,鼓勵讀者在好好陪伴自己經驗悲傷的過程中,感受到情感的連結,以及體驗生命的層次。
接受這些感受,給自己時間去感受,接納「夠好就好」,不用再為了某些標準擠壓自己。在全球受疫情所苦的當下,向自己與他人釋放出最大的善意!
高瑞希 Naima/網路作家
遇到難以解決的情況,我們下意識會想強迫自己堅強面對、用正能量取代一切,然而,當我們習慣性地掩飾悲傷和憤怒等負面情緒,就容易蓄積到某一個階段就火山爆發,也是俗稱的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記者出身的海倫.羅素書寫《就算悲傷,也還是能夠幸福》通過她長年累積的採訪經驗,先從故事出發,再加上她對娛樂現象的觀察、蒐集科學實驗和歷史的相關訊息,試圖讓讀者明白悲傷並不可怕,反而是一個沉澱自己的契機,當我們越是了解自己負面情緒的本源,反而越能曉得我們該怎麼解決。
以及,當我們願意察覺、關注自己的痛苦,也會在未來同樣理解他人的痛苦,為世界創造一個善的循環。
許嬰寧/諮商心理師
如果我們從小只被教育如何追求成功和成就,享受帶來的快樂和滿足,卻很少停下仔細消化難過和悲傷,那等於是否定了一部分的自己。當我們從來不曾好好認識自己脆弱而需要被接納的那一面,我們也失去了增進免疫力的機會。
悲傷是正常的。它甚至比成功、開心還要更常發生,但它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世界上的一體兩面,為我們裝上更強韌的盔甲,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同理自己、同理他人。
不能悲傷、不敢悲傷、不曾面對悲傷的我們,並不會變得更強壯,也不表示生活中就可以排除悲傷。反之,我們只會變得害怕而且更加脆弱,然後,在面對他人悲傷之時,發現自己竟然無法好好愛人。
讀這本書,學習擁抱自己悲傷的那一面,你才會發現你的全貌多堅強。
國外好評推薦
在所有人的一生中,必定會有許多不快樂的時刻,這是人類生命經驗的一部分。學習「如何悲傷」,是理解「如何快樂」重要的第一步。──麥克.威肯/丹麥哥本哈根「快樂研究中心」(Happiness Research Institute)執行長
這是一本激勵人心、有趣、而且相當實用的人生指引,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最常被誤解的情緒。對於想和自己各面向的情緒共處以獲得快樂的人,這本書非讀不可。──羅莉.聖多斯/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Podcast「快樂實驗室」(The Happiness Lab)主持人
悲傷真的是很重要的議題,如果我們閱讀、吸收了這本書豐富的研究科普,以及親切的建議,並允許自己悲傷,我們肯定能更好過。──凱西.瑞森布克/《愛的最後一幕》作者
這本書有著相當具說服力的論述,說明「接受悲傷作為人類經驗重要的一環」,最終將會引領我們走向更高的滿足感與更多快樂。本書充滿了動人的個人洞見,以及優秀的研究蒐集,並且重塑了悲傷的定義。──安娜.瓊斯/作家、《衛報》專欄作家
海倫.羅素文辭優美、發人深省地提醒我們,悲傷並非快樂的對立。她深刻的研究以及實用建議,為我們展示了那些悲傷時刻也許正是解鎖更多喜悅的關鍵鑰匙。──英格莉.費特.李/《喜悅的形式》作者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悲傷時如何照顧自己
1 不要抗拒悲傷
2 降低期望
3 慢慢來、給善意
4 避免自我剝削
5 避免過度行為
6 記得要生氣
第二部 如何談論悲傷
7 甩掉羞恥
8 不要再為感受而道歉
9 終點謬誤
10 顛峰症候群
11 擴展視野
12 更加拓展視野
13 臨界點
14 信任專業
15 伙伴制度
16 需要支持網
第三部 悲傷的時候可以這樣做
17 服用文化維他命
18 閱讀悲傷
19 走出去(動起來)
20 讓心靈均衡
21 身體也要均衡
22 為別人盡一份力
後記
附註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海倫.羅素(Helen Russell)
英國記者、「快樂學」專家。著有全球熱銷逾175,000冊的《HYGGE!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及已被翻譯為20國語言的《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她的書融合機智的觀察、實用又溫暖的建議,在世界各地吸引了無數讀者。
曾擔任英國版《Marie Claire美麗佳人》雜誌網站編輯。現居丹麥,擔任《衛報》(The Guardian)北歐特派記者,並同時為《電訊報》(Telegraph)撰寫關於丹麥的專欄,以及為《觀察家報》(The Observer)、《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等媒體撰稿。
2021年,她開設了Podcast頻道《How To Be Sad with Helen Russell》,每週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名人,分享他們與悲傷、憂鬱、焦慮相處的經驗。
作者官網:www.helenrussell.co.uk/
譯者簡介
康學慧
英國里茲大學應用翻譯研究所畢業,從事專職翻譯多年。現居於寶島後山的小鎮,沉醉於書香、稻香與米飯香。譯作有《迷幻之境》、《小鎮書情》、《親愛的艾德華》、《幽靈社團》、《你發生過什麼事》(以上均由悅知文化出版)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