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袁宏,字彥伯,東晉人,時有「一時文宗」之譽,史才亦為當世所推重,現存最完整的作品為編年體史書《後漢紀》,記載東漢一朝的史事。透過對袁宏《後漢紀》五十五則史論的探究可以發現:其思想對於古代聖王與《五經》多所措意,不但主張「名教」有益於萬物,更致力闡發「名教」背後的「聖王」作意,屢屢徵引《五經》以證其說。期許後世的王者與士人,能把握聖王創制名教的原初精神,以避免名教的僵化與隳壞。 本書認為,袁宏《後漢紀》的史論及其思想,足以視作東晉一代儒者,在面臨主弱臣強的當代困局,以及「魏晉玄學」長久以來的「自然」與「名教」論述下,重拾發話權並且回應過往質疑的一種積極嘗試。 本書特色 袁宏,「倚馬可待」的東晉才子, 究竟是「玄學殿軍」還是「反玄大將」? 且聽他埋藏於編年史中的「袁宏曰」娓娓道來……
謝 辭 張 序 /張蓓蓓 吳序:如何在失落的學術國度中重新召喚經史的力量? /吳冠宏 作者序 摘 要 第壹章 緒論:如何在東晉發現了袁宏?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研究回顧 一、袁宏《後漢紀》與史學:東晉史家的關懷 二、袁宏《後漢紀》與玄學:擴張「魏晉玄學史」的版圖 三、袁宏《後漢紀》與儒學:「自然」與「名教」的意義轉向 四、其他 第三節 研究進路與章節安排 第貳章 「子家嘉言」與「史即新經」:《後漢紀》史論的體式特色 第一節 《後漢紀》「史論」與「史事敘述」的關係 第二節 《後漢紀》史論的敘述模式 一、從美好到混亂:「名教」精神的喪失 二、聖王的謀劃:理想世界的根本成因 第三節 「言多準經,議不悖聖」:《後漢紀》史論的典籍徵引及其價值取向 第參章 「務飾玄言」的迷霧:《後漢紀》史論與玄學關係的釐清 第一節 《後漢紀》史論對《老子》、《莊子》與〈聲無哀樂論〉的援用 一、史論 47 對《老子‧六十五章》的援用 二、史論 9 對《莊子》「陽子之宋」典故的援用 三、史論 22 對嵇康〈聲無哀樂論〉的援用 第二節 袁宏「謙」論與東晉「公謙之辯」的關係釐清 一、《後漢紀》史論對「謙」的推崇 二、袁宏、王坦之、韓康伯「謙」論的分歧與意義 第三節 袁宏作為「玄學殿軍」的疑義 一、史論 28「道本儒用」說的真相—兼反思「袁宏反玄說」 二、史論 45 與《老子‧三十八章》的關係釋疑 三、史論 46「情存乎名教」與「利名教」之分的用意 四、「名教本於自然」的兩種型態:王弼的「消解型」與袁宏的「建構型」 第肆章 「名教之益萬物之情大也」:《後漢紀》史論的名教思想 第一節 「名教」的創建與正當性 一、從「愛敬忠信」到「名器風教」:「名教」的創建過程 二、「天地」與「父子」:「名教」的正當性來源 第二節 「大建名教,以統羣生」:「名教」精神與「聖王」作意 一、名教的多面性:「封建制」的「至公」與「親情」 二、名教的靈活性:「禮制」的損益與「霸道」的變通 三、名教的側重點:「先德後刑」原則下的「肉刑論」 第三節 「以名教衡人論史」:《後漢紀》的人物批判 一、李膺與「黨錮之禍」的批判 二、荀彧與「曹魏代漢」的批判—兼論〈三國名臣序贊〉對荀彧的讚頌 第伍章 結論:一個「失落」的東晉儒者 附錄:袁宏《後漢紀》五十五則史論原文 徵引書目 後 記
作者簡介 蘇子齊 1990年出生於臺灣臺北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現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師從張蓓蓓教授與吳冠宏教授。 經歷 曾擔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寫作中心輔導員、致理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現任 現為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和夥伴們經營facebook粉專:「讀人的中文系」。 研究領域 魏晉南北朝學術思想、諸子學、劉師培學術。 論著 曾發表論文於《中國文學研究》、《孔孟學報》、《臺大文史哲學報》與《東華漢學》等學術期刊。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