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中醫是一種治療方法,佛教是一種解決煩惱的辦法。 中醫是一種醫學,佛教是一種生命體驗。 中醫是一整套的療方,佛教是一整體的全方位調節。 中醫理情順氣,佛教治心明性。 中醫與佛教語言有差異,可溝通。 中醫以他力治療為主,佛教以自力調心為要。 中醫以療癒心理疾病為目的,佛教以斷除煩惱解脫生死為目標。 本書整合佛學、中醫和心理的研究心得,作跨領域的思惟,為現代人心理健康把脈及提供具時代意義之醫療參考價值。著重化解心事的煩惱,是一本現代人提升正能量的佛法醫書。 佛教是一種信仰,而中醫是一種醫學,二者屬於不同學科。然而兩者相同之處都是在於具有調心的部分。佛教所謂的貪瞋痴三毒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每一項都和中醫的七情有許多的連結和關係。而中醫是一種醫學,佛教是一種生命的體驗。中醫是一種治療的方法,佛教更是一種解決煩惱的方法。 作者以中醫融合佛教的論點,在自然醫學、精神醫學的多元方法,提出心靈保健實是現代人應重視的課題。
【推薦序一】-廖 俊 裕 【推薦序二】-陳 秋 媛 【自序與感謝】 【引 言】 【摘 要】 【Abstract】 【 第 一 章 】 相關文獻 第一節 佛教、中醫與心理相關文獻 第二節 佛教與中醫相關文獻 第三節 佛教與心理相關文獻 第四節 中醫與情志相關文獻 【 第 二 章 】 中醫與佛教調心理論之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醫調心方法相關理論 一、中醫對心的看法 二、形神關係 三、五臟與神志 四、七情 五、陰陽五行 第二節 佛教調心方法相關理論 一、佛教對心的看法 二、病因 三、成為良醫的方法 四、藥師佛與醫療 五、釋迦牟尼佛過去世行醫因緣 第三節 調心理論之比較研究 一、中醫七情與佛教貪瞋癡三種根本煩惱之比較 二、中醫七情與佛教七情之比較 三、人類的複雜情緒 【 第 三 章 】 中醫與佛教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醫調心方法 一、中醫心理疾病之治療方法 二、心理疾病之耳穴療法 第二節 佛教調心方法 一、原始佛教調心方法 二、漢傳佛教調心方法 三、調心療癒案例 第三節 調心方法之比較研究 一、中醫是一種治療的方法,佛教是一種解決煩惱的辦法 二、中醫是一種醫學,佛教是一種生命的體驗 三、中醫是一整套的療方,佛教是一整體的全方位調節 四、中醫理情順氣,佛教治心明性 五、中醫與佛教的語言有差異可溝通 六、中醫以他力治療為主,佛教以自力調心為要 七、中醫以療癒心理疾病為目的,佛教以斷除煩惱解脫生死為目標 【 第 四 章 】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中醫與佛教調心理論之比較 二、中醫與佛教調心方法之比較 三、中醫與佛教調心方面整體性之比較 第二節 建議 一、中醫與佛教的整合 二、中醫、佛教與自然醫學的整合 三、中醫、佛教與精神醫學的整合 【 結 語 】 【 附 錄 】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釋永有 英國威爾斯大學教育碩士 英國倫敦大學宗教學博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個性謙虛溫和,曾任佛光大藏經編輯及各級佛學院教師多年,也曾擔任過南華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及衛生保健組組長。過去在歐洲各國弘法多年,也曾至亞洲、南美洲各國巡迴演講,目前於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擔任教職。 2010年由美國佛光出版社與國際翻譯中心出版的法師著作 The Diamond Sutra in Chinese Culture (金剛經與中華文化) ,於全美三百五十家出版社及一千四百本好書中,入選Foreword Magazine 雜誌的 「2010年第十三屆年度最佳書籍獎」社會科學類。 擁有前世治療師、認知療法及NLP治療師和針灸醫師等專業資格,善長於結合佛學、生死學、心理學作生老病死之探討,而對於心理方面更跨越佛學、中醫、心理領域,有獨到之見解。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