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高中各家版本的國文課本,三民版第一冊的<詠物>,南一版第四冊的<我在>,康軒版第一冊的<常常想到>,翰林版第六冊的<給我一個解釋>,龍騰版第一冊的<玉想>,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編審,卻都選了同一位現代作家的散文。她,就是張曉風。
縱橫文壇半世紀,雖然小說、戲劇、雜文、評論、兒童文學等各類文學作品都出版過,但讀者看到「曉風」兩字,還是立即聯想到散文。她的散文書不但數量多,而且題材多元,寫景、敘事、詠物、傳人各類型都有;筆法更是出神入化、亦秀亦豪、可剛可柔、時真時幻;以致學生與喜愛她的讀者最感困擾的就是:「優點太多,有沒有一本書能一次囊括?」
本書不僅能讓讀者感受她豐富的創作生命,也可說是我們這塊土地半世紀的真情縮影。有北台灣的理智雋永,有南台灣的濃情溫馨;<地毯的那一端>難掩少女情懷,<母親的羽衣>感受慈母智慧,<高處何所有>可見老師的循循善誘,<林中雜想>則具備社會工作者的勇往直前。她不敢輕忽小感情,也能掌握大情懷,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顆關懷社會和周遭人們的心。
本書分為三個單元:<常常,我想起那座山>為借景抒情,<我不知道怎樣回答>是描寫人情,<人體中的繁星和穹蒼>則是敘述哲理,不僅是她歷年散文創作的精選;入選各版本高中國文課本的佳作,也都收錄在本書中。
本書特色
中學生最熟悉的作家張曉風,22本散文書裡挑出的精品結集。
*這是一本最美麗的散文,也是一本最實用的作文範本。高中教科書的版本很多,但三民、南一、康軒、龍騰、翰林……各高中國文課本,不約而同都選入她的散文。如果說中學生最熟悉的現代詩詩人是余光中,張曉風則是中學生最熟悉的散文作家。無論學校選用任何版本的國文課本,都會讀到她的作品。
*張曉風散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題材多元。同樣是現代散文作家,看到三毛,只會想到冒險與沙漠;看到琦君,只會想到童年與故鄉;但看到張曉風,能想到的就太多太多了。然而讓學生與喜愛她的讀者最感困擾的也就是:她的散文書代表作很多,又來自不同的出版社,每一本的主題,甚至筆法、結構都不同,要全部買齊並不容易,而且也花費甚多。
*針對學生與讀者的需求,文經社與作者一起從四十多年來創作的22本散文書裡,依不同主題、結構、筆法、篇幅,挑出30篇代表作,編輯完成這本《曉風吹起》,讓讀者一次完全獨享「曉風吹起」的感動,也讓學生認識課本以外的張曉風,能提升作文與閱讀測驗能力。
*本書附錄有專訪張曉風的創作心路歷程,另外還編輯整理了張曉風40年來的出版書目,以及她的創作年表。對喜歡張曉風作品的讀者來說,這是經張曉風教授審定,最詳實也最完整的紀錄。
作者簡介
張曉風
1966年, 25歲的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清麗脫俗的文風,不僅風靡了許多讀者,成為文壇矚目的新秀;從此「走向地毯的那一端」,更成了中文裡「結婚」的代名詞,現在已被當作成語了。
1941年她生於戰亂的中國,隨軍職的父親輾轉播遷,直到8歲來台,才在台北安定下來。中學時因父親工作調動,由北一女轉學屏東女中,在淳樸的南台灣學會了台語,對風土民情更為了解,豐富了她日後的創作題材。
讀東吳大學中文系時回到台北,畢業後留校任教,並在文壇成名。著有散文、雜文、小說、戲劇、兒童文學等著作共四十餘種,曾任教於東吳大學、香港浸會學院、陽明醫學院,現任「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
曾獲救國團青年學藝競賽散文獎、中山文藝獎散文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三連文藝獎、聯合報文學獎、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等,並在1976年榮獲第6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