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導論 一、前言 二、研究主題:非洲探勘/冒險記 三、非洲形象:「黑暗大陸」的演繹與變調 四、理論思考:文本行旅、異國形象與翻譯改寫 五、本書架構與論文出處 第一章 傳教、旅行與研究:立溫斯敦非洲傳記的翻譯與傳播 一、前言 二、譯本的發生:從留美學生計畫到世界地理學的傳播 三、非洲人體標籤:中國禮教與西方殖民話語的交疊 四、文人化的非洲視野:「研究」與「傳教旅行」的選擇 五、接受視野:晚清文化界對於立溫斯敦的凸顯 六、結語 第二章 從上海天主教會、文藝圈到域外遊記:論《三洲遊記》對於施登萊Through the Dark Continent的翻譯改寫 一、前言 二、譯本的發生:從《三洲遊記》到《斐洲遊記》 三、上海天主教會:教義改寫 四、滬地文藝圈:情誼展演 五、晚清地理學:域外想像 六、結語 第三章 拆除主幹,拼湊片段:論《斐洲遊記》對於「中國人在路上」的形塑 一、前言 二、虛構人物:民族身分的重塑 三、拆除主幹:從尼羅河探勘到風土記載 四、拼湊片段:抒情、啟蒙與敘事 五、接受視野:譯本?實錄? 六、結語 第四章 穿越非洲的心臟:論《飛行記》的地理路線、文明階梯論與科學冒險 一、前言 二、話說從頭:從凡爾納《氣球上的五星期》到中譯本《飛行記》 三、地理學路線:穿越非洲的心臟 四、文明階梯論:文明、半開化與野蠻 五、科學冒險:非洲飛行記 六、結語 第五章 編「野人」之史:論林紓翻譯哈葛德《蠻荒誌異》 一、前言 二、生命共振:英布戰爭、祖魯戰爭與甲午戰爭 三、編「野人」之史:從《鬼山狼俠傳》到《蠻荒誌異》 四、神怪小說:通俗文學的現代化 五、種族之感:從《黑心白心》到《蠻荒誌異》 六、結語 第六章 演述非洲,言說中國:晚清作者筆下的異域形象與自我投射 一、前言 二、亡國滅種:瓜分非洲,掠奪中國 三、演繹黑種:烏鬼、黑奴、黑蠻 四、非洲風土:觸險蹈危,荒地蠻俗 五、東亞病夫?冒險非洲,拯救中國 六、結語 結論 一、文學史反思:非洲探險記的消長起落 二、翻譯觀重審:翻譯改寫的研究潛能 三、跨文化檢討:「非洲」形象的反射 四、譯著參照系:晚清「非洲」書寫 徵引書目 一、原始文獻 二、近人論著 三、學位論文 四、外文論著 五、網頁資料 索引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