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從2003年本書出版近二十年時間,臺灣社會起著巨大的變革。整體社會思潮,在此轉向下,原住民事務受到關注,傳統藝術文化受到重視,跨界藝術交互影響,流行音樂產業蓬勃發展,此外本土音樂研究,風起雲湧,成果異常豐碩。這一切的一切,都促使已十二刷的本書,一再被期待加入更多的內容。 本書依舊分為上下兩篇,且兩篇的方向基本不變。 上篇 時間長流下的音樂生活: 以歷史事件為依據,嘗試建構歷史現場,以及在地現場的聲音景觀。 下篇 音樂特色的發展與變化: 以有聲資料為依據,在更多早期有聲資料被釋放出來之際,希冀透過對於不同時間點下錄音資料的分析,觀察臺灣音樂史長流中,聲音史部分的變異性與不變性。 全書佐以相關訪談與田野錄音,試圖重建歷史長河中不同時代的音樂生活樣貌。比寫作本書第一版時,更加豐富多樣。因此雖希望透過本書的再版,修正與補充這些相關的成果。
叢書主編序/黃秀政 (3) 推薦序/陳郁秀 (5) 推薦序/呂錘寬 (7) 再版序 (13) 自序 (15) 凡例 (19) 緒論 001 第一節 「臺灣音樂史」相關文獻的探討 001 第二節 階段與樂種的劃分 007 第三節 樂種發展的特殊性 0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017 上篇 時間長流下的音樂生活 第一章 史前時代 025 第一節 考古發現的史前遺跡 025 第二節 中國史書所提及的臺灣 028 第三節 原住民的來源 030 第二章 荷西時期(1624∼1662) 039 第一節 政治社會概況 039 第二節 荷西在臺之教化事業 040 目 錄 第三節 此階段的音樂生活 041 第三章 明鄭與清領時期(1662∼1895) 045 第一節 政治社會概況 045 第二節 音樂文獻探討 046 第三節 原住民音樂 049 第四節 漢族傳統音樂 060 第五節 西方教會音樂 067 第四章 日治時期(1895∼1945) 073 第一節 政治社會概況 073 第二節 音樂研究與傳播 074 第三節 原住民音樂 082 第四節 漢族傳統音樂 096 第五節 西式音樂 105 第五章 二次大戰後(1945∼1987) 123 第一節 政治社會概況 123 第二節 音樂研究與傳播 126 第三節 原住民音樂 135 第四節 漢族傳統音樂 139 第五節 西式音樂 147 第六章 解嚴後至世紀末(1987∼1999) 195 第一節 政治社會對音樂的影響 195 第二節 主要研究機構及成果 196 第三節 音樂活動發展現況 200 第七章 二十一世紀(2000∼) 211 第一節 政治社會對音樂的影響 211 第二節 國家音樂機構 211 第三節 主要研究機構及學術機構與成果 212 第四節 本土音樂狀況 214 下篇 音樂特色的發展與變化 第八章 原住民音樂 219 第一節 泰雅族、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 229 第二節 賽夏族 237 第三節 布農族 261 第四節 鄒族、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 273 第五節 排灣族與魯凱族 285 第六節 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 298 第七節 卑南族 314 第八節 雅美(達悟)族 332 第九節 邵族、噶瑪蘭族與平埔族 341 第九章 漢族傳統音樂 351 第一節 南管音樂系統 354 第二節 北管音樂系統 391 第三節 其他音樂系統 427 第十章 西式音樂 453 第一節 民族素材的應用 454 第二節 文化的影響 460 第三節 具影響力之作曲家 463 附錄一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收錄歌謠歌詞 473 附錄二 張福興採集記譜的日月潭水社邵族音樂 479 附錄三 第一唱片廠《中國民俗音樂專輯》出版情形 495 附錄四 矮靈祭祭歌歌唱模式與音樂旋律 497 附錄五 鄒族達邦戰祭歌謠樂譜 515 附錄六 1960年代知本地區〈英雄詩〉全曲 521 參考文獻 523 人名索引 543 事物索引 555
作者簡介 呂鈺秀 現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授課領域:民族音樂學導論、傳統音樂體裁與形式、臺灣音樂史、中國古代音樂史 學歷:維也納大學音樂博士、碩士(比較─系統音樂學vergleichend-systematische Musikwissenschaft) 曾任教於東吳大學音樂學系。近年投身於原住民音樂、音樂圖像、音樂紀錄片等領域。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