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詮釋人生風景:用敘事治療改寫命運,為生活找到解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塑人生關鍵劇情 改變命運
若以戲劇為喻,生命中的各種問題皆扮演不同角色。
身為導演的我們,視野若能從劇本的表面對話,深入至角色背景,梳理角色間的互動,便能對不同角色多一分體諒與包容。
探索問題等於為角色寫自傳,對其理解越深,越有助我們俯瞰生活的劇本,主導自己的人生。
全面性從歷史、文字、語言、社會環境、文化、形式探討「對話」。
經由敘事實例,句句拆解,精析問題背後的思想脈絡,重新改寫看問題的角度,進而開展不同以往的新局面。
第一章述說有關敘事理念的發展過程,及其在華人社會的現況。
第二章簡介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討論文化、權力及論述對故事的影響,最後分享一個故事案例進行說明。
第三章透過敘事實例,探索問題如何全人化,有問題的非普通生活對人生活不同範疇的影響。探索實作時如何提問。
第四章經由雙重聆聽,找出描述經驗中與問題故事不一樣的盼望故事。
第五章展現諮詢師如何引導來訪者連繫他/她的盼望與夢想,展現個人的新形象、新身分。
第六章介紹「重組會員對話」,如何協助來訪者連繫以往生命中的重要關係,重新界定他們在來訪者心目中的地位,使生命不再孤單。
第七章展示檔案創作的多元化,結合文字與畫作的元素,把主人翁對生活的信念紀錄下來。
第八章通過回顧與讀者分享,敘事實踐者與故事主人翁的相向關係:主人翁的洞察與智慧,如何影響著敘事實踐者的生命。
專文推薦
黃素菲(諮商心理學博士、國立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心理所兼任教授、諮商心理師、諮商督導)
黃錦敦(敘事治療工作者/作家)
名家推薦
歡迎秦安琪和她的合作伙伴們把他們在香港及大陸多年敍事實踐的經驗和台灣的伙伴們分享,會是一個珍貴的交流及豐厚敍事思維在不同地區實踐帶來的激盪的過程。——吳熙琄(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創辦人)
從事敘事治療工作20年,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我這麼喜歡敘事治療,我會告訴你,因為敘事充滿人性、實踐性與在地性,它如此落地、扎扎實實地回應人們的困境與掙扎。透過對話,敘事為生命帶來新的可能、新的選擇(Alternative)進而改寫(Re-author)人們的生命故事。這是敘事迷人的地方。——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一篇篇動人的生命改寫故事,脈絡性地梳理敘事治療如何陪伴到人的實踐對話與智慧,很好看,也很值得深入推敲反思--「原來這樣對話就可以開啟人生新風貌」。推薦給想要創造生命感動以及想要深入理解敘事治療的你。──心靈魔法師 林祺堂 |
|
|
|
|
|
|
|
|
|
|
|
|
|
|
目錄
Cheryl White 給中文讀者的一封信
推薦序 敘事治療的雙翼 黃素菲
推薦序 補獲幸福的那張網 黃錦敦
作者介紹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讓我們說故事 秦安琪
緣來沒法擋──敘事探險之旅
敘事理念如何出現在華人社會中
故事與生活經驗
什麼是生活經驗?
生活經驗的演繹和磋商
陳先生的經驗
語言及意義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故事外的故事:文化、權力與論述 曹爽
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
文化與故事
權力與論述
在地文化的敘事實踐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問題這東西 秦安琪
問題究竟想怎樣?
影響麗玲的壓力
外化問題會怎樣?
外化問題──重構全新的現實
「為何我犯了又犯?」──問題固定了人的身分
「理性沒有了」──問題的歷史及它的影響
對外化問題的一些疑問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原來有你──發掘似無還有 秦安琪
不一樣的故事脈絡
雙重故事──探索似無還有
雙重聆聽
告別油條,與蔬果和魚類say ‘hi’
探索似無還有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生命不再一樣──豐富故事發展 秦安琪
「總會有一隻小狗」
敘事實踐──發現夢想之旅
故事的厚與薄
發展偏好故事和身分
走進敘事地圖二的軌跡
豐富偏好故事和身分
碧慧精彩的下半生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生命的連結:重組會員對話 梁瑞敬
重組會員概念的緣起
運用重組會員對話的目的
重組會員對話的介入點及地圖
重組會員對話的例子
重組會員對話與輔導員生命的連結
總結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送給你的──敘事檔案 黃綺薇
字裡行間的權力覺察
創作檔案過程四部曲
敘事檔案種類──從文字到畫作的想像
總結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尊重與自重──當事人與輔導員的互動 葛思恆
個人經歷──一切由稱謂開始
「當事人」(Person)與敘事實踐者的關係
敏送給筆者的瑰寶
總結:神奇的改變
參考文獻
結語與感謝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秦安琪
敘事實踐者和督導、澳洲杜維曲中心(Dulwich Centre)國際培訓團隊成員之一。曾任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副系主任、課程主任、實習統籌及青年研究實踐中心主任,亦曾為學校社會工作員及預防虐兒工作。敘事相關學歷包括澳洲杜維曲中心敘事及社區工作文憑(2005 年)、澳洲墨爾本大學敘事及社區工作碩士(2015 年)。
自 2001 年邀得 Michael White 到香港進行第一次公開的敘事工作坊後,便醉心探索敘事理念,並先後於 2004 年及 2011 年在香港設立敘事初階課程及與杜維曲中心合辦的敘事一年課程,至2017 年退休前她為該兩個課程的統籌。過去 20 年,她努力推廣香港、澳門、臺灣及中國大陸的敘事實踐,主講相關的課程及工作坊,並與社福機構合作實踐敘事共行研究和出版。
曹爽
敘事實踐者、心理諮詢師。祖籍湖南,現居廣東。於學校、公益組織、社工機構等進行敘事實踐。她從小鍾情童話與文學,盼望不一樣的故事。熱愛四處遊蕩,嚮往自由而非線性的生命旅途。喜歡聽不同音樂,感受美與想像的空間。在某個對人生之單薄結論感到懷疑的時刻,她遇上敘事治療,從此一見如故。2018 年起跟隨各位老師學習,完成杜維曲中心敘事治療訓練課程,2020 年取得墨爾本大學敘事治療及社區工作碩士。她被敘事實踐的世界觀吸引,關注社會文化脈絡如何影響了每個人的故事,好奇敘事隱喻會為世界帶來什麼新的可能。
梁瑞敬
敘事實踐者、督導及研究員。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可督導。早年曾從事戒毒輔導工作,後來轉任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課程主任及青年研究實踐中心主任,並曾參與統籌該中心的敘事實踐課程及工作坊。於 2001 年參加麥克懷特在香港舉辦的敘事實踐工作坊後得到啟發,開始熱愛探索及運用敘事理念於工作及生活中。
後於 2007/08 年遠赴澳洲杜維曲中心隨麥克懷特學習,完成敘事治療國際文憑。2019 年取得澳洲墨爾本大學敘事治療及社區工作碩士。在過去十年,一直推動敘事實踐在香港的應用,與政府及不同的社福機構,進行敘事實踐的培訓、共行研究、督導及出版。當中包括學校、青少年外展、精神復康、更生及戒毒輔導、青年隱蔽問題及特殊學習需要家庭支援等相關服務。
黃綺薇
註冊社工、插畫工作者,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任職社工十年有多,曾於不同中學駐校、意外懷孕危機支援中心及青年家舍展開輔導工作,陪伴幼兒、青少年及家庭走過困境。2013 年隨家人移居紐西蘭,並在澳洲墨爾本大學修畢敘事治療及社區工作碩士,自始染上聽故事的癮。
回港後,繼續參與香港、台灣、西班牙等地舉行的敘事實踐研習,與更多敘事伙伴交流學習。由 2015 年開始,曾在不同社福機構及教會帶領敘事實踐工作坊,擅長為不同人士的故事以插畫創作迴響。相信每個人的生命困境中都有背後的玄機,且有能力智慧面對。希望透過實踐敘事治療手法、藝術與文字創作,學習與更多家庭同行。
葛思恆
敘事實踐者。於不同社福機構工作逾十年,後與台灣黃郁芳導演聯合執導香港棒球紀錄片《家長應援團》(2015 年)。受拍攝紀錄片經驗啟發,於 2015 年完成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青年輔導)碩士課程,從中認識敘事實踐,被其著重去中心化和社會脈絡交織性吸引。揉合工作和生活體會反思,盼望通過敘事實踐推動社會尊重多元文化。於 2018/19 年取得澳洲墨爾本大學敘事治療及社區工作碩士。
香港輔導專業協會認證輔導師、英國輔導及心理治療協會註冊會員、澳洲輔導協會二級會員。於 2018 年創立「敘事山谷村」網絡平台(npvv.org),致力向華人推廣和分享敘事經驗。2020 年創立銀芽輔導及諮詢服務,專注發展敘事實踐服務及培訓,兼任大學學士課程心理和輔導科目講師及輔導碩士課程實習督導。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