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5540418 |
定价 |
NT330 |
售价 |
RM51.60 |
优惠价 |
RM45.92 *
|
作者 |
沈惠如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
|
出版日期 |
2021-06-16 |
装订 |
平裝. 部份全彩. 268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氍毹,原是鋪設於舞台之上的毛織品,屏氣凝神中,演員踏上了紅毯,敷衍人間百態。
戲曲、電影乃至於常賴以改編的文學,往往有著微妙的連結,且交織出奇異的影像世界。本書從虛構的小說作品中,看見了以南管、電影發展為背景的臺灣早期風華,見證著戲曲、電影在臺灣的演變歷程。接著檢視華語電影中,探討性別展演與戲班文化的精彩作品,如:《霸王別姬》、《梅蘭芳》等,突顯其類型特色與寓意,並選擇標誌著戲曲電影里程碑的京劇電影《洛神》、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兩部作品,探討其圖像意義與美學價值,從而引出電影《刺客聶隱娘》,從尤侗《黑白衛》雜劇、京劇再到電影,析論聶隱娘故事演變及生命情懷的轉變。最後將視野擴大,以展現「獻子成忠」精神之日本戲劇《菅原傳授手習鑑》,與元雜劇《趙氏孤兒》進行跨文化比對,兼論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所呈現的武士精神蛻變。
本書特色
★文學、戲曲、電影,呈現不同展演方式中或同或異的影像世界!
★由臺灣、華語、延展到日本的跨文化對話!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紀實與虛構:台灣傳統戲曲的小說與影像書寫
第一節 「戲」說台灣—以小說《行過洛津》、《戲金戲土》為例
第二節 性別、家國的重層觀照—電影《失聲畫眉》、《戲夢人生》與《沙河悲歌》
第三節 小結
第三章 諧擬與反諷:影像敘事中的性別展演與戲班文化
第一節 乾旦坤生的愛與恨—電影《霸王別姬》與《梅蘭芳》
第二節 鏡像/複象/後設—電影《龍飛鳳舞》與《盂蘭神功》
第四章 互文與視角:戲曲電影的圖像美學與現實寓意
第一節 京劇電影《洛神》的多重視域與文本解讀
第二節 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在猴戲演變中的意義
第五章 戲魂與魅影:神隱女刺客的登峰造極
第一節 從傳奇到京劇—戲曲中的聶隱娘
第二節 電影《刺客聶隱娘》的故事演變與生命情境
第六章 櫻花與薔薇:差異對比下的跨文化思維
第一節 明治維新時期武士的蛻變—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和《末代武士》
第二節 「獻子成忠」之中日武士道精神比較—《菅原傳授手習鑑》與《趙氏孤兒》
第七章 結語
後記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沈惠如
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中華戲劇學會常務理事,曾獲第二屆中國王國維戲曲論文奬。著有《尤侗西堂樂府研究》(花木蘭文化)、《從原創到改編──戲曲編劇的多重對話》(國家)、《袖珍曲選》(里仁)、《漫遊旅人──旅行文學讀本》(新學林)、《氍毹弄影──文學、戲曲和電影的融涉與觀照》(新銳文創)等。
並創作多部戲曲劇本:京劇《廖添丁》(與邱少頤合編)、《水滸英義》、《閻羅夢》(陳亞先原創、與王安祈合編)、《八百八年》,清唱劇《烏江恨》、實驗崑劇《小船幻想詩》、《戀戀南柯》、《半世英雄.李陵》、《亂紅》(與朱挈儂、施如芳合編)、舞劇《媽祖林默娘》等。
★2004年獲第二屆中國王國維戲曲論文奬
★《閻羅夢》獲電視金鐘獎傳統戲曲類、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小船幻想詩》、《戀戀南柯》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亂紅》獲台新藝術獎評審團大獎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