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6059520 |
定价 |
NT320 |
售价 |
RM50.00 |
优惠价 |
RM44.50 *
|
作者 |
南懷瑾
|
出版社 |
老古
|
出版日期 |
2021-05-2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12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魏晉以降,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並稱顯學。它們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收,融通變易,爭雄于世,從各個方面推進了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本書以專題研究的方式,系統闡述禪宗與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響。
本書說明禪宗宗旨與宗派源流,及其對中國文化之影響。後半部談正統道家及隱士、方士、神仙丹派之思想來源和內容,可稱照明學術界的方外書。 |
|
|
|
|
|
|
|
|
|
|
|
|
|
|
目錄
劉序
前言
目錄
禪宗與佛學
一、佛學與中國文化的因緣
二、佛學內容簡介
(一) 印度文化的背景
(二) 印度上古的形勢與國情
(三) 釋迦出家成道對於人類世界的貢獻
1.建立師道的莊嚴
2.破除印度傳統的階級觀念
3.歸納印度上古傳統宗教的輪回之說
4.開拓宇宙觀與世界觀
5.調和裁定形而上的本體論
(四)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1.小乘的思想
2.小乘的實踐
3.小乘的求證方法
4.大乘的思想
5.大乘的實踐
6.大乘求證的方法
三、禪宗概要
(一)有關禪宗的史跡
1.禪宗所謂的“教外別傳”
2.禪宗的禪
3.達摩大師初傳的禪宗
(二)初唐以前禪宗開展的影響
1.關於六祖的開悟
2.關於“不思善,不思惡”的問題
3.關於“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的問題
(三)唐初禪宗興盛的大勢
(四) 研究禪宗的幾個鎖鑰
1.時代方言的注意
2.幾個重要術語的瞭解
(1)禪宗語錄
(2)禪宗機鋒
(3)棒喝
3.研讀禪宗典籍的重點
4.必須具備禪學與文學的素養
(五)禪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1.禪的目的與涅槃
2.宋元以後注重參禪的禪風
(1)參話頭與止觀、禪那的關係
(2)看念頭
(3)參話頭
3.元明以後禪宗的三關界說與參禪的境界
(六) 禪宗與理學的關係
(七) 禪宗與中國文學
1.隋唐以後文學意境的轉變與禪宗
(1)詩
(2)詞曲
(3)小說
2.禪與文學的重要性
(1)禪師與詩
(2)宗教與文學
四、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文化教育的精神
(一)佛教原始制度的簡介
(二)禪宗叢林制度的由來
1.叢林的規模
2.叢林的風規
3.叢林以修持為中心的禪堂
4.叢林與中國文教
結論
道家與道教
一、道家學術思想與黃老、老莊的淵源
(一)道家與黃老
(二)道家與老莊
二、隱士思想與道家
(一)上古歷史傳說上的反證
(二)孔子與隱士的思想
(三)隱士與歷史政治的關系
1.歷史上畏懼「隱士」思想的反面
2.歷史上尊重「隱士」思想的正面
三、方士的學術與道家
(一)有關原始自然科學
(二)有關陰陽家演變為人文科學
(三)有關理論物理科學
四、關於道家方士學術思想的淵源
(一)上古傳統文化與周代的道術
(二)戰國時期北方齊魯燕宋的文化背景
(三)戰國時期南方楚國的文化思想
五、道家與道教學術思想的內容
(一)道家與道教的天人宇宙說
1.關於陰陽的觀念
2.關於五行的觀念
3.關於天干和地支的甲子觀念
(二)道家神仙修煉的學術思想
1.道家與道教對於人生意義的估價
2.方士思想的影響
六、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
(一)丹經鼻祖的作者魏伯陽
(二)方士醫學與易象數合流的煉氣養生術的丹道
七、道家與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論
1.儒道不分家的「天」字的含義
2.儒道不分家的「道」字的含義
(一)老子
1.老子思想的天道無為與自然的觀念
2.老子對於仁義與聖人的觀念
3.有關老子政治思想的誤解
4.老子被人陷害為陰謀權術的教唆者
5.老子政治思想的重心
6.老子攝生養生的學術
7.道教《清靜經》
(二)莊子
1.《莊子》的寓言
2.《莊子》的《逍遙遊》與內七篇
3.《莊子》外篇的風規
4.《莊子》內篇養生學與方士神仙的因緣
(三)戰國時期陰陽家與方士的聲勢
1.騶衍陰陽學說的動機與目的
2.陰陽學說的內容
3.騶衍地球物理的思想
4.齊國學術的風氣
(四)秦漢之際燕齊方士與神仙的思想淵源
1.秦始皇與封禪
2.漢初的神道與神仙
3.漢魏以下道家學術思想的內容概略
八、道教
(一)漢末道教形成的因緣
(二)魏晉以後的道家與道教
1.唐代的道教
2.宋元明清的道教
九、道家及道教思想與中國文化的教育精神
後語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03/18~2012/09/29)
樂清南宅殿后村人。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赴台灣後,曾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任教。1984年後旅居美國、香港;2004年起寓居中國,至2012年於江蘇吳江太湖大學堂辭世。在港、台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
南懷瑾先生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素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至晚年仍講學著作不輟,可謂為文化事、為生民事,摩頂放踵,鞠躬盡瘁矣。曾講學歐、美、日各國,美國華盛頓大學尚設有南懷瑾學院。其門生博士,自出鉅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獎學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研究師生等舉。要之:其人一生行蹟奇特,常情莫測,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近年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願,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讀經及中、英、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攷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不辭勞瘁,不避譏嫌云云。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