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一樣的中國史10:從士人到商幫,商業驅動的時代──元、明
|
|
|
|
|
|
|
|
|
ISBN |
9789573289845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1.08 *
|
作者 |
楊照
|
出版社 |
遠流
|
出版日期 |
2021-04-2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96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本冊簡介】
蒙古帝國奉行低度統治,也是停留在中國漢化程度最低的王朝。普遍的身分制,宗教地位提高,異質外來文化,漢人面臨「重新選擇」的自由與壓力。能阻止蒙古人西征腳步的只有蒙古人,伊斯蘭、十字軍、驛站、海上絲路,十四世紀已然存在環遊世界的觀念。
草原習慣與農業文明的混搭,終究腐蝕了元朝,官軍無力鎮壓反亂,使得元末社會快速軍事化。白蓮教串連各地反抗勢力,民間蜂起並非訴諸民族仇恨;朱元璋最大的挑戰不是「殺韃子」,而是在地方普遍散架下收攏情勢。明朝初建,從《大誥》到「胡惟庸案」,士人集團備受打壓,官僚從此降等,只被皇帝當作「吏」來使用。
朱元璋想像的天下秩序,是大家都安居在里甲制度中,反而使得城市與商業的自由愈發吸引人。晉商憑「開中制」坐大,徽商明確提出「士商異術而同志」的主張,建立門風價值觀。百科刊物、奢侈品市場、專業化百工……,明代商業以百倍的力量在發展,卻沒有沖倒文人文化,成為驅動歷史的關鍵力量。
【突破看點】
◆跳脫民族本位,好好認識大蒙古帝國
◆探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與東西交通
◆朱元璋何以得天下?揭祕其政治天分與歷史作為
◆明朝繼承宋?繼承元?稱得上「資本主義萌芽」?
◆深入了解「商幫」和俗民文化的崛起
系列特色
(共13冊,陸續出版中)
◆這是為臺灣讀者而寫的中國通史──只看臺灣,不可能真正認識臺灣。從臺灣主體性出發,中國史是構成及解釋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既是「一家之言」,又超越「一家之見」──楊照自比為「二手研究整合者」,站在前輩同輩學者的龐大學術基礎上,為讀者進行有意義的選擇,建立有意義的觀點。
◆全「新」的讀史方法──考古挖掘、敦煌文獻、大內檔案……,王國維、陳寅恪等開啟的新史學革命,以及中、臺、日和歐美學界的新研究成果,充分運用近百年新史料、新觀點,取代傳統舊說法。
◆用問題邀請讀者──探討歷史運作的深層邏輯,不只學What(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更要探究How and Why(這些事如何發生,為什麼會發生)。
◆點燃思考的靈光──從社會型態、民生經濟、食衣住行、文化思想的角度切入,關注歷史變化脈絡,自然而然引導獨立思辨的能力。
◆學習「活」的歷史──打破傳統帝王將相的「王朝史觀」,去除「中國同質性文化」的假設,改用「求異」的眼光,凸顯長久以來被忽視或誤讀的現象。
◆清奇的「說史」方式──既有平易酣暢的故事感,亦有歷史的現場感,更有啟迪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名人推薦
小野(作家).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余遠炫(歷史專欄作家).
果子離(作家).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張大春(作家).張鐵志(作家).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蔡詩萍(作家、廣播電視主持人).鄭俊德(「閱讀人」創辦人).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教師).陳婉麗(明道中學歷史教師).曾冠喆(薇閣中學教師).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蘇美月(高雄女中歷史教師).黑貓老師(網路說書人).
文化界、教育界 磅礡推薦
臺灣是臺灣,但唯有認識中國,臺灣才顯現更自在的位置。──蔡詩萍
這一系列的書,對於臺灣人了解自己「為什麼是現在的自己」非常重要。──小野
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是世界的一部分。了解臺灣,認識中國,才能立足世界。──楊斯棓
歷史是思辨的題材,楊照老師以臺灣為本,提供嶄新的視角。──黃益中
學院中的歷史過於艱深,普及的又著重帝王將相,無法給予知識上的啟發。幸好我們等到了楊照。──胡川安
這是一套非常適合高中師生共同閱讀的好書。──曾冠喆(薇閣中學教師)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前言 「重新認識」中國歷史
第一講 蒙古帝國的全貌
01元朝:對中國文化最陌生的朝代
02不和漢人分權,「小根腳難登白玉堂」
03阿拉伯人記憶中的蒙古戰士
04蒙古人的作戰工藝與屠城傳言
05旭烈兀對伊斯蘭世界的進襲
06伊兒汗國和金帳汗國的信仰武裝衝突
07蒙古帝國的統治、瓦解與歷史遺產
08拉近南北差距,分裂到統一的調整期
09中國文化面臨「重新選擇」的自由
10元朝的戶計制度和「菁英角色的擴散」
11中國的「蒙古化」,改變文明的樣貌
第二講 蒙古帝國的東方一部
01從元朝世系表看出什麼端倪?
02兩個至元、兩個伯顏,不在意記錄需要
03漢化上的遲緩,與單軌多層身分制
04元朝統治為何不需要漢人?兼看包稅法
05草原習慣與農業文明的混搭
06疲於徵調,失去游牧與戰鬥本事
07草原帝國的成分,高於作為中國的王朝
08文人在元朝可以做怎樣的選擇?
09文人和政治身分隔開、和商業機制結合
第三講 漢人與漢文化處境
01南宋理學在北方重建的契機
02朱學:簡化儒學,提供科舉擴張的條件
03天下大志縮水、轉而地方化的南宋士人
04理學官學化的關鍵人物:許衡
05有特殊保障和社會地位的「儒戶」
06元代科舉怎麼考?連鎖效應又是什麼?
07《元西域人華化考》的現代觀察
08從三個家族的姓名看漢化這件事
09文人的身分認同高過種族區別
10士人意識與文人文化在元代得以傳承
第四講 宋元時期的東西交通
01抗爭傳遞虛偽訊息、扭曲真理的人
02伊斯蘭的聖地崇拜與基督教的朝聖傳統
03十字軍東征的歷史背景為何?
04中古歐洲的騎士團與騎士精神
05以宗教為藉口的一樁集體生意
06海上絲路與指南針的西傳
07市舶司與驛站,海陸交通的重要設置
08十四世紀已經存在環遊世界的觀念
09以國家力量經營船運與海上貿易
10羅馬教廷與蒙古帝國的交流
11造紙術和印刷術帶給歐洲的衝擊
第五講 「殺韃子」與漢民族意識
01朱升的三句建言和明王信仰的聲勢
02宗教寬容下,至福投射的白蓮教興起
03官軍被看扁,元末社會快速軍事化
04「紅巾」和「黃巾」,歷史上的既視
05南北兩大「紅軍」:徐壽輝與韓林兒
06元末大亂起因:災荒現實?民族主義?
07朝廷封官為誘,割據勢力忽降忽叛
08官軍也牽扯在合縱連橫的互鬥中
09真正的難題不是殺韃子,而是整合勢力
10不單純從異質角度看元到明的變化
第六講 明朝的建立與朱元璋
01依附郭子興及「濠州幫」的效忠
02朱元璋的家鄉執念和地域觀念
03三分局勢,考驗朱元璋的軍事判斷力
04陳友諒和朱元璋實力消長的轉折點
05東、西兩面的襲擊與蕭牆之禍
06陳友諒的哀歌:鄱陽湖水戰
07掃蕩湖廣,創建「衛所制」
08擊潰張士誠,發動幾無前例的北伐
09將政權合法性建立在和元朝的連結上
10成功在於「中間」地位與堅持條理
11不停的軍事腳步中忽略的地方制度
第七講 從明朝政制看元朝的影響
01問不同的問題,會帶你到不同的地方
02得天下的為什麼是朱元璋?
03《大誥》:戶戶有此一本的價值觀教材
04逆轉官與民關係的重要訓誡
05從「空印案」看整肅吏治的雷厲作為
06淮西集團的坐大與「胡惟庸案」
07中央廢除中書丞相,地方取消行中書省
08《大明律》的重其重罪,一貫即貪汙
09官員在律令前沒有特權,更被嚴苛看管
10「官」整體降等為「吏」
11文人的價值舊夢,卻失去了尊嚴
第八講 明代商業運作與「資本主義萌芽期」
01「資本主義萌芽期」探源
02社會主義革命前,先得進入資本主義
03農民路線與唯物史觀的矛盾與調和
04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05擺脫「萌芽」框架的經濟史資料庫
06社會活力重新分配與白銀的流通
07百工專業化,無所不是商品
08「南都繁會圖卷」呈現的商業繁榮
09城市:明代最新鮮、最漂亮的風景
10冶鐵、織造、造船,初步的工業化跡象
第九講 商幫的崛起
01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和《胡適雜憶》
02地圖、算學,減少經商困擾的實用工具
03安居「里甲」,朱元璋想像的天下秩序
04明代眾多人口隱匿到哪裡去了?
05可以左右一座城市榮枯的商幫
06「開中制」運糧換鹽,晉商藉以坐大
07「折色」靠關說,與商幫興起四步驟
08徽商的主張:「士商異術而同志」
09資本流入「烏紗帽」和「紅繡鞋」
第十講 雅俗之間的文化活力
01大量製造廉價書的供應中心出現
02興盛的藏書風氣和成熟的印刷工業
03《三台萬用正宗》是百科也是投資指南
04發達的地理述記與《徐霞客遊記》
05從邸報到民間報房,從書信到尺牘之書
06「家訓」表現的純樸家風和士人外殼
07「功過格」與《格古要論》
08商業領域尋求向文人文化靠攏
09最想生活在十六世紀的中國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臺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冊。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