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與愛的真相:引領《博伽梵歌》之智融入現代生活
|
|
When Love Comes to Light: Bringing Wisdom from the Bhagavad Gita to Modern Life |
|
|
|
|
|
|
|
|
ISBN |
9789869961226 |
定价 |
NT480 |
售价 |
RM75.00 |
优惠价 |
RM66.75 *
|
作者 |
理察.福禮縵,瑪麗.泰樂
|
译者 |
湯乃珍,陳薇真 |
出版社 |
一葦文思
|
出版日期 |
2021-04-2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20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這是一本獻給亂世的禮物書,
也是瑜伽人的必讀經典,
更是現代人面對生活挑戰時,最有智慧的指引。
繼《瑜伽與動禪:VINYĀSA的流動藝術》,
理察.福禮縵與瑪麗.泰樂攜手探索《博伽梵歌》,
淬鍊古老智慧,獻給這個時代,引領我們從「我」的皮囊中突破,
感受愛與慈悲,從容面對兩難與矛盾。
◆印度最經典、最深刻的宗教哲學詩
《博伽梵歌》出自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第六書,共分為18章,不僅被譽為印度最普及、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哲學詩,也被比擬為「印度聖經」,有著無可超越的崇高地位。
《博伽梵歌》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動人故事,描述般度族戰士阿周納在戰場上所面臨的難題——對立的兩邊,都有他所愛和所景仰的人。阿周納面對著自己的懷疑和恐懼,同時也質疑著傳統、職責、文化價值,甚至包括他自己的觀點和教義本身。書中另一個重要角色,導師奎師那,則悉心引導阿周納走向洞見、蛻變、愛和慈悲,也讓他理解:如何實踐並走向人生的至高理想——「解脫」一途。
◆當代瑜伽大師的心靈引導
本書作者理察.福禮縵與瑪麗.泰樂都是當代深受人們尊敬的瑜伽大師,他們熟悉《博伽梵歌》的故事與哲學意涵,因此在本書以實用而且直接的方式,闡釋許多蘊藏於這部經典中、超越宗教的生命智慧與哲理;這些深刻且獨到的見解,不僅引領我們應對生活當中無可避免的挑戰,同時也讓我們學習同時保持開放、保有明晰並具有同情心。
故事中的戰場既有真實意義,也以隱喻方式指出,人生真正的戰場,都在我們的內心。我們都可能是阿周納,就讓兩位瑜伽大師帶領我們,隨著故事裡的主人翁阿周納,一起來一場以信任為基礎的覺醒之旅。讓你我於混亂的二十一世紀中,習得如何自我覺醒、擁有智慧、保持愛與慈悲心,平衡、穩定身心。
◆當代瑜伽大師的十組實修心法
兩位作者於附錄提供了一套搭配《博伽梵歌》的實修之法,指引聲音、呼吸、為心智創造空間、簡單靜坐冥想等練習方式,或以身心平衡、培養幸福感、轉變心智狀態等主題作為練習。
無論是否有瑜伽基礎,都可以練習這些依據《博伽梵歌》逐步架構的實修之法,你會很快發現,透過練習能夠幫助我們由內而外地訓練自己,建立穩定基礎,有益於維繫身體、心智和情緒的平靜與穩定,擺脫成見和執著,啟發善良、慈悲的身體覺受,並連結內心深處的真我。
◆◆◆
在通往解脫的道途中,
最好的修行,就是閱讀《博伽梵歌》。
◆◆◆
本書特色
◆作者為當代國際瑜伽大師
◆《博伽梵歌》是瑜伽界公認的最高指導經典,亦為世界四大名著之一
◆第二部:收錄《博伽梵歌》原始文本與譯文對照,更進一步貼近原典
◆第三部:收錄10套實修心法:作者根據各章節內容,為讀者設計10套實修方法,以最實用的方式引導讀者練習、保持身心穩定
名人推薦
許瑞云 ~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主任~ 安住推薦 |
|
|
|
|
|
|
|
|
|
|
|
|
|
|
目錄
【譯者導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作者序】一起尋找覺醒的時機
【第一部】愛的真相大白
第一章 良知和危機的兩難
第二章 和諧的本質:不二、非一
第三章 行動:意圖、執著和放下
第四章 適時而知
第五章 馴服心智的古典瑜伽
第六章 從身為偶像回到現實
第七章 扎根於愛的無常中
第八章 時間與奉獻的闡釋
第九章 最終的臣服
第十章 愛的中庸之道
【第二部】《博伽梵歌》
【第三部】實修
一、透過聲音體現
二、隨著呼吸的浪而動
三、為心智創造空間:簡單的靜坐冥想
四、身心平衡
五、生命如露
六、培養幸福感
七、轉變心智狀態
八、滋潤幸福的種子
九、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十、循序漸進:正法、意圖和動機
【致謝】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理察.福禮縵 Richard Freeman
瑜伽學生身分始於1968年,他亦加入位於芝加哥由Matsouka Roshi創立的禪寺。身為哲學系學生,當時的政治和文化環境促使他啟程至印度練習和探索瑜伽和奉愛。身為僧侶,他遊遍印度和東南亞,並於1974年開始在伊朗教授瑜伽。他孜孜不倦地學習艾揚格(Iyengar)和阿斯坦加(Ashtanga)、兩者在相似練習中的關係以及在每個人身上的應用。至今,他仍是比較哲學的學生,他感興趣的領域是歷史及更重要的是當代不同文化和練習之間的交流。他和瑪麗.泰樂目前基於人際關係脈絡教授練習瑜伽和禪修的方法。
瑪麗.泰樂 Mary Taylor
於1972年開始學習瑜伽,當時主要是為了平衡與減輕在傑式塔中心(Gestalt Center)擔任專業廚師和培訓的壓力。很快地,體位法帶來的深度影響深深吸引她,再加入瑜伽的其餘七肢的練習,影響了她生命的各個面向。她深入研究瑜伽與佛教、心理學、衛生保健、政治、科學和藝術等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似和相異(通常是互補的)理論基礎,她每天持續學習與練習,並將墊子上的餘韻導入她的工作和生活。泰樂與理察.福禮縵共同創立了位於科羅拉多州博爾德(Boulder)的瑜伽研究工作坊。現在,當不在世界各地教學時,他們居住在博爾德或泰國。
譯者簡介
湯乃珍 Naichin Tang
華人瑜伽圈最早的耕耘者。以流暢中英文清晰傳達教誨,整合流暢姿勢、順位法則,融入精妙呼吸、唱誦與冥想,在東方哲學、西方科學,與當代生活的交會與覺察間,鼓舞學生表達光、愛、真實與和諧。
常年跟隨當代大師理察.福禮縵、克萊夫.謝里丹(Clive Sheridan)進修,也是他們最頂尖的華語口譯師。tangnaichin.com
陳薇真 Joanna Chen
政治大學英美文學碩士。現為瑜伽練習者與分享者。譯作《瑜伽與動禪:VINYĀSA的流動藝術》。[email protected]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