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此書係以社會工作生態系統模式為協助兒時遭遇性創傷的成年人之處遇模式,全書共分為七章,簡介兒時性創傷之定義、兒時性創傷之長期影響、評量與處遇階段、處遇中間階段、處遇結束階段、社會網絡資源之連結與運用。在各章節中強調當事人在因應歷程的內外在資源,且以案例說明在華人社會文化脈絡下,當事人及社會工作者可能面臨的挑戰。希冀藉由此書之問世,提供社會工作及助人專業更多思考空間,以及增進心理衛生專業間資訊分享交流之機會。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兒時性創傷之定義 第一節 界定兒童時期遭遇性創傷 第二節 兒童性侵害盛行率 第三節 兒童遭遇性侵害的指標 第四節 結語 第二章 生態觀點檢視兒時性創傷之長期影響 第一節 重視當事人在環境中的能力與優勢 第二節 兒時性創傷對成年期心理之影響 第三節 兒時性創傷對成年期社會生活功能之影響 第四節 兒時性創傷對成年期生理健康之影響 第三章 評量與處遇初期 第一節 心理社會評量 第二節 處遇初期 第四章 處遇中間階段 第一節 當事人目前的特性 第二節 處遇中間階段之特性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與當事人之關係 第四節 處遇原則 第五節 中間階段工作目標 第六節 中間階段常運用之處遇技巧 第五章 處遇結束階段 第一節 當事人於結案階段之特性 第二節 處遇結束階段之特性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與當事人之關係 第四節 處遇原則 第五節 處遇結束階段工作目標 第六節 處遇結束階段常運用之處遇技巧 第六章 社會工作者之自我照顧 第一節 助人歷程的可能代價:職業倦怠、悲憫疲憊、次級創傷壓力、替代性創傷 第二節 社會工作者的因應 第七章 社會網絡資源之連結與運用 第一節 社會網絡與社會支持 第二節 連結社會網絡資源的障礙 第三節 連結資源之方式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簡美華 學歷 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經歷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少年保護中心社會工作員 臺北市立療養院社會服務室社會工作員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助理教授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