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衝突」在外交上,通常指主權國家間的利害矛盾,然其形式未必都是具體、激烈的「戰爭」。本書除聚焦於近代中國外交史中各種形式的衝突之外,亦試圖檢視非主權國家形式的實體,與國家、社會間的相互關係,嘗試更全面地關照中國近代外交史的細部內涵。因此,本書內容除包括中國對特定戰爭或涉外事件的因應外,亦包括自地方民、刑事案件檢視中國對外關係,或透過關稅、博覽會等經濟、文化行為,釐析近代中國外交歷程及其內容的研究。期能在多位臺灣年輕世代外交史研究者的努力下,為中國近現代外交史領域增添研究深度,並使其中的「衝突」內涵,提供更多面向的研究廣度。
唐啟華 導論 林亨芬 日俄戰爭期間復州民務公所成立爭議 蔡振豐 歐戰期間中國的局外中立政策(1914-1917) 呂慎華 民四條約後的中日衝突──以遼中縣太平寺廟地商租案為例 應俊豪 字水輪劫案、華洋衝突與美國的態度 張志雲 革命時期的財政秩序──辛亥革命與海關結餘存放權之轉移 王文隆 革命時期的僑民認同──以1912年泗水事件為例 許峰源 展示「中國」──臺灣在紐約世博會(1964-1965) 任天豪 釣魚臺問題探因──1968年金吉隆廿號及其衍生事件 任天豪 卷後語
作者簡介 唐啟華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林亨芬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蔡振豐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臺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歷史科專任教師 呂慎華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應俊豪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張志雲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研究員 王文隆 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主任 許峰源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研究員 任天豪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