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以1937-1949年間中國最重要的現代詩群體之一──「九葉」詩人——為討論中心,論述了這一群體的形成原因與基本面貌,其對抒情詩體的變革,對自我與世界之緊張關係的表達,對「時間」與歷史意識的呈現和反思,以及對隱喻語言的創造性運用等五個方面。針對過去對「九葉」以及其他現代詩人的研究過度依賴幷「求同」于西方現代主義詩學的弊病,本書强調要把「九葉」重新放回到歷史中考察。全書在探尋這些詩人的詩學策略形成的歷史背景以及歷史動力的同時,也反思了學界對於新詩之「現代性」、「現代主義」問題的迷思,重新釐定了「九葉」詩人創作的文學性、歷史性以及現代性,彰顯了這些詩人在歷史巨變中所體現出的真正的語言敏感和對生存現實的深切體驗。
導論 第一節對研究現狀的反思 第二節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九葉」群體的形成與性質 引言 第一節「九葉」群體的聚合 第二節「九葉」群體的總體特徵和性質 第二章 抒情詩體的轉型 引言 第一節辛笛:「現實」的壓力與抒情詩的「變形記」 第二節穆旦:「新的抒情」之歷史與思想動力 第三節杜運燮:「輕體詩」與反感傷和反抒情 第三章「自我」與「世界」的緊張關係 引言 第一節穆旦:殘缺自我與完整性之尋求 第二節陳敬容:「陌生的我」與「陌生的世界」 第三節杭約赫的二元「世界」觀與烏托邦想像 第四章「時間」與歷史意識 引言 第一節唐祈的「時間」與歷史決定論 第二節穆旦:「時間」的圍困與歷史的滅絕 第五章 創造性的隱喻 引言 第一節辛笛:歷史文化危機與隱喻的創造 第二節穆旦:隱喻的張力與歷史的壓力 第三節袁可嘉的比喻理念的重審和再出發 第四節創造性隱喻與新詩語言的發展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李章斌 1983年生,2002-2006年就讀於南京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6-2012年就讀於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得文學碩士、博士學位。2010-2011年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學習。現任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興趣集中于四十年代現代詩、當代詩歌、新詩韻律問題以及比較詩學。目前發表中、英文論文三十餘篇,出版專著《在語言之內航行:論新詩韻律及其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研究之餘兼事詩歌創作,另有個人詩集一部即將出版。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