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88583348 |
定价 |
NT598 |
售价 |
RM93.40 |
特价 |
RM84.06 *
|
作者 |
蔣連根
|
出版社 |
心一堂
|
出版日期 |
2021-02-0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06 页. 23.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金庸的「海寧小老鄉」蔣連根,運用社會科學的「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和「滾雪球抽樣調查」(snow ball sampling method),將幾十年所獲的紮實資料厚積薄發,深入瞭解金庸的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真實人生。
● 金庸小說絕對是「雅俗共賞」!由小學程度的老百姓,到學究天人的宗師巨匠,都能夠從閱讀金庸的武俠世界,得到欣賞文學作品「有趣」和「有用」的收獲!
● 本篇介紹的「學界通人」包括:「南饒北季」的語言學大師季羨林和博學的「鎮港之寶」饒宗頤;與文學不沾邊的科學家、最早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與及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
● 他首開金庸小說研究課的嚴家炎;與查良鏗、良鏞兄弟結緣的紅學專家馮其庸;父女仨都是「金庸迷」的劉再復;讀金庸、研魯迅的錢理群,學界獨行俠陳平原。
● 還有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
金庸小說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甫出生即光芒四射,讀者群橫跨較廣的教育程度和專業領域,由小學程度到大學教授,由文學大家到科學家、博學通人等等,不同背景的讀者深愛這些武俠小說。本篇題為《學界通人篇》,介紹一部份因金庸小說而與作者金庸相交相知的學術名家。
本書特色
金庸武俠小說是愛交朋友的人的小說,友情是金庸的骨幹,愛情只是點綴。金庸再三指出,他的小說的重心是「男子與男子之間」的友情而不是愛情,實在是很有意義的。每個人都需要朋友;缺乏家庭生活的人更加需要朋友;缺乏家庭生活而又活在不安定的環境、不熟悉的社會之中的人怎樣需要朋友,就可想而知了。
《明報》時期的金庸,一手辦報紙,一手寫小說,達到了人生、事業的巔峰,這個時候的他,朋友圈幾乎將港台文化圈名流一網打盡,一直延伸到了大陸乃至全球華人文化圈。從《明報月刊》的部分顧問名單中就可窺見一二:饒宗頤、季羨林、楊振寧、劉再復、馮其庸、張五常、錢理群……金庸自己也在顧問之列,這是中國最一流的文化朋友圈。
金庸與他們有的幾十年交往,有的僅有一面之緣,如饒宗頤、季羨林……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這種「君子之交」顯得難能可貴。 |
|
|
|
|
|
|
|
|
|
|
|
|
|
|
目錄
總序
前言
「金庸小說研討會」的榮譽顧問——語言學家季羨林
相識在機緣,相知於佛緣——「鎮港之寶」饒宗頤
第一個讀金庸小說的科學家——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
他首開金庸小說研究課——北大教授嚴家炎
哥哥的學生有「金石姻緣」——「紅學」專家馮其庸
他比我這個「大教授」高一輩——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
父女仨都是「金庸迷」——客席研究教授劉再復
讀不進去魯迅就讀金庸——魯迅研究專家錢理群
校園俠客研究「刀光劍影」——學界獨行俠陳平原
不曾識面早相知——日本作家池田大作
跋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蔣連根
一九五五年生,金庸喚他「我的海寧小老鄉」(陪同楊振寧在鹽官觀潮,接受採訪時說的)。筆名耕夫、戀耕、鳴雁等,畢業於金庸任院長的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不過是遠程教育的,因而跟他的兒子是同學。
早年入伍學習新聞採寫,退役後便做了金庸的同行,以新聞記者為職業,是中國資深新聞工作者榮譽證章(中國記協頒發)獲得者。曾擔任金庸學術研究會理事,徐志摩研究會理事。善寫人物傳記,已出版的有《名人家園》、《金庸和他的家人們》、《金庸和他的師友們》等書。退休後居杭州西湖,常與金庸書院為伴。
「未必出類拔萃,但一定與眾不同。」這是他的一生追求。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