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前言 《序章》「長壽書」風潮與今後的趨勢 (1)「長壽書」的興盛 「如此長命百歲表示什麼」──從中找尋活到高齡期的訣竅 (2)參考「長壽書」作者的生存方式,就能「長命百歲」嗎? 名人與一般庶民的差別 從身邊尋找「活力長壽者」的活力來源──「垂垂老矣」也能活得朝氣十足 (3)與「活力長壽者」的相遇帶來的一連串驚奇 對年齡的既定印象瓦解 所謂有活力,指的是「健康」和「毅力」 《第一章》「普通的活力長壽者」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1)女兒過世後,與女婿一起生活的近百歲女性A女士及其生活 從日課中看見她「活下去的毅力」 A女士的一天 轉換為正向思考的彈性想法 (2)80歲起開拓新世界,與丈夫住在一起的B女士(95歲) 83歲那年買下超過20萬圓的縫紉機 到了長壽期才克服外出時內向害羞的個性 靠「被需要」保持活力 「不儘快改變自己,就會失去改變的時機」 (3)跟妻子住在一起的91歲C男士「今後想學編織」 不拘泥於性別,能屈能伸的想法 做早餐前的準備 自己身體多了缺陷後,開始想為別人做點什麼 男性的長壽期需要觀念革新? (4)A女士、B女士、C男士之外的「活力長壽者」們 不必受限於既有的長壽長輩形象 《第二章》對活力長壽者而言,「年齡增長」代表什麼 (1)「虛報年齡」的活力長壽者 以高齡為傲──溫泉澡堂裡的對話 從重視「年輕又貌美」變成重視「年輕又健康」 (2)不認為「自己老了」的活力長壽者 看到同齡人時內心的想法 活在與月曆上的年紀不同的時間軸中 (3)當活力長壽者自覺「上了年紀」時 長壽書的作者認為自己「上了年紀」時 令人深感年紀大了的兩個面向 一口氣衰老的N女士──失去日常習慣意味著什麼 以生活習慣構成的月曆能超越月曆上的年齡 《第三章》家庭結構的鬆動與長壽期生活的風險──無法為「病弱體衰」做準備的高齡者們 (1)需要的是「未雨綢繆」的觀念 明明自己哪天可能「非讓人照顧不可」,卻從來不去思考這件事的高齡者 連活力長壽者都「雖然覺得必須去做,卻不知該做什麼」 為何不是「為後事做準備」,而是「必須為晚年做準備」 需要照護的高齡者中,子女不在身邊的佔四~五成的時代 (2)有子女的長壽者「無人可依靠」的親身經歷及其生活風險 顛覆「養兒定能防老」觀念的兩大變化 ①臥病不起後,遭原本住在一起的兒子一家不聞不問的O女士(95歲) 對父母而言的「理所當然」與兒子這一方的說詞 ②期待兒子回老家照顧自己,兒子卻過世了,面臨意想不到人生的P女士(98歲) 為了不在「病倒」後陷入窘境,應該先做好哪些準備? (3)當獨居的「活力長壽者」倒下時 趁還有精神體力時該做的事──找好支援自己、為自己處理後事的人 因失智導致生活瓦解的獨居長者R女士(95歲) 宗教團體及不良業者的詐財行為 「由我來照顧真的好嗎」的想法 對「病倒後的生活」做的準備 (4)活力長壽者「不敵歲月」的脆弱及家人支援的力量 「活力長壽者」背後有著同居女兒的支持 今後已無法期待傳統家庭觀念中對長壽者的支援 《第四章》昭和時期出生高齡者與「上了年紀」這件事 (1)積極生活的昭和時期出生高齡者及其病倒時的對應方針 與目前仍積極生活的昭和時期出生高齡者們的對話 主張「不去想負面的事」的夫妻 「安享天年」的陷阱 (2)積極生活的昭和時期出生高齡者對未來的想像──生死觀 失準的預測―― 「沒想到會活這麼久」 調查高齡者對未來的想像―― 描繪不出「85歲後的自己」 對「今天活跳跳、明天死翹翹」或「早死」的期待及其弊害 (3)積極生活的昭和時期出生高齡者對未來的想像──為晚年做準備 關於「衰老」及「為晚年做準備」的敘述太少 就算能預測到「衰老」,也缺乏具體行動 80幾歲的參加者對未來的想像填滿了整張白紙 80歲的轉捩點──面對年老的方式在此產生分歧 80歲過後,在社會上辦理各種手續時的難處 「想在自己家中臨終」的80幾歲人中有七成不知道僱用居服員得花多少錢 《第五章》度過「年老體衰」期的方法,與為「倒下」後的準備 (1)「生龍活虎」期與「年老體衰」期的落差之大 不久的將來在「大量高齡者」身上可能發生的風險 高齡期住院──因準備不足而陷入混亂的人們 即使「想依靠子女」也說不出口,內心鬱悶 (2)令人讚嘆驚佩的兩位女性「對晚年的準備」──其① 姐姐、外甥夫妻及外甥女夫妻都在身邊的X女士(80歲) 「對死亡的準備」也做得徹底 (3)令人讚嘆驚佩的兩位女性「對晚年的準備」──其② 親戚都住得很遠,獨自活在「老邁斜坡」上的Y女士(91歲) 關於居所的晚年準備──伴隨年齡增長思考也出現變化 住院時的縝密準備 進入90歲後「住在家裡老去」的想法愈漸實際 看在獨自生活的兩人眼中,有家人照顧的人會產生「依賴心」 《第六章》現在需要做什麼──介於「走一步算一步」與「強烈不安」之間 (1)無法靠自己準備的東西 「獨居頑固高齡者」的問題嚴重 為「失去自己決定的能力後」做準備很難──有制度上的限制 靠自己無法做到的「聯繫」可靠NPO法人介入協助 開始接受支援後,Y女士的生活有了什麼樣的改變 夾在不安與自尊心之間 關於醫療,家人能做的9件事──無人照護長壽者的危機 (2)需要什麼樣的制度 「過一天算一天」的背後,存在制度上的問題 聯繫支援的制度與信賴度的保障 推動「對晚年的準備」與「對死後的準備」的兩大社會課題 《終章》長壽時代最好的「活法」 (1)可預見之「長壽期高齡者家庭」型態與從調查結果中看見的「有備無患觀念」 「老年家庭」的形式──到了2035年會變怎樣? 高齡者真的毫無準備嗎? 子女世代也認為「父母都沒有做準備」 (2)「昭和時期出生高齡者」對進入長壽期的準備問題,是歷史上的「大問題」 照顧了父母的晚年,但「輪到自己時怎麼辦?」的不安 就算有子女仍「過一天算一天」的背景成因 發生在昭和時期出生高齡者身上的事 「今天活跳跳、明天死翹翹」觀念妨礙了「對長壽期該有的準備」 給「人生最後的活法」的建議──分享「與衰老病弱共生的方法」 《追加章節》「具體準備」的例子 【有備無患──緊急時的錦囊妙計】 【附表1】 結語
作者簡介 春日キスヨ(Kasuga Kisuyo) 1943年生於日本熊本縣。九州大學教育學部畢業後進入同大學研究所攻讀教育學,於就讀博士課程時辦理退學。曾任京都精華大學教授、安田女子大學教授,後進入松山大學人文學部社會學科擔任教授直到2012年。專攻社會學(家族社會學、福祉社會學)。針對父子單親家庭、拒絕上學、繭居及障礙者.高齡者照護問題,持續協助第一線支援者並展開研究。著作與共作有《照護與性別――男人的照護與女人的照護》、《照護問題的社會學》、《家庭的條件――豐饒中的孤獨》、《父子單親家庭的生活――在男人與父親之間》、《照護者群像――少子高齡化社會下的「家庭」》、《高齡者與性別――自己與家人之間》、《家庭的變化與照護》、《何謂現代家族》……等(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譯者簡介 邱香凝 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腦娛樂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