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醫生不能是弱者」的神話,溫柔照看白袍底下的真實血肉:
醫生也是人,各有各的個性、夢想和欲望,同樣會迷惘、恐懼與憂傷。
他們受苦時得不到關懷,生了病卻不被視為病人,
只能承擔理性至上的專業要求──
我們常忘記了:在醫療前線的醫生們也有身而為人的感性需求。
莎拉是名婦產科醫生,但她始終無法受孕。
徹底的絕望侵蝕著她,同事們卻對她的遭遇不以為然……
一切只因為她是一名醫生,理應擺脫任何煩惱。
白袍醫者常被套上「超人」般的濾鏡,期望他們應該要客觀理性、果敢抗壓、富同理心。這樣的認識,源自人們對「醫生」角色的扁平認知,對醫療體系的陌生,加上醫界不對外人言的潛規則,使得我們對醫學院學習、受訓、臨床等可能存在的體制問題一無所知。
事實是:醫生也會面對壓力、生病、歧視。但他們該如何照料自己的心理健康,又能向誰求助?
本書作者艾爾頓身為一名心理學家,過去二十多年來,穿梭於各種醫療現場進行直擊觀察,並與無數心靈失落的醫生有過對談和交流。她關切的是:整個醫療體系哪裡出了問題?如何以人本角度出發,提供醫生更好的心理支持?如何讓醫生更具有情緒韌性?
當整個醫療體系忽視、甚至否認了醫生的心理需求,導致醫生們不僅難以解決身心問題,連帶也影響了他們行醫的品質。她認為,今後醫療人員的情緒健康將與控制病毒傳染一樣重要──當我們重視醫生們的情緒健康,如同洗手消毒般習以為常時,就能發展出更良好的醫療體系和文化。
.給身為醫生的你:若你曾懷疑過你的悲苦與哀戚是否無人聞見,本書可帶給你似曾相識的安慰。
.給看過醫生的你:本書將領你同理醫者的情緒健康問題,並思考造成其痛苦的結構性問題。
本書特色
◎不少醫生曾出書描述病患的故事,但本書是由心理學家寫下關於醫者本身的故事。
◎本書取材自二十年間對幾百名醫生的觀察和對話,不僅是描述一位醫生的個人經驗。
更多醫者故事盡在書中:
.傑出的神經外科醫生,如何面對性別天花板仍努力發展事業
.小兒科醫生第一天上班,就得獨自處理宣告嬰兒死亡的手續
.實習醫生工作不到一週,因憂鬱症而掙扎是否離開醫界
.腫瘤科醫師在面對貌似父親的癌症患者時,暈倒在病床邊
同感推薦
小劉醫師(外科作家)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陳志金(重症醫師)
專文推薦
「這是一本超級營養、精彩、優質的臨床田野筆記,既超越八點檔故事的複雜度,更超越台灣對醫學教育認知既有深度與高度。」──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成令方
「這是一本誠實窺見醫師內心矛盾衝突的書,值得所有醫師閱讀,發現自己壓抑或不敢直視的困境;這更是一本所有醫學教育者應該閱讀與思考的書──我們有責任支持與協助年輕從醫者。」——醫師、前立委 林靜儀
好評推薦
「以精準且深刻的理解與同情,為受傷的醫者而寫,無論是醫生或者病患,都應該拿起來讀一讀。」──布克獎得主希拉蕊.曼特爾(Hilary Mantel)
「以富有同情心的視角帶我們深刻詳細地了解,用來訓練以及養成醫生的系統能夠如何地摧毀身為人的我們,卡洛琳.艾爾頓給出了關鍵且正是時候的提醒,告訴我們醫生也是人。」──《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作者葛文德(Atul Gawande)
「卡洛琳.艾爾頓是一位職業心理學家,與執業醫生們一起工作超過二十年。她非常具資格來評論關於醫療體系的事……令人好奇是否有誰在看完這本書後,還能用同樣的眼光看待醫生們。」──《衛報》
「來自醫療系統前線的最瘋狂調度(派遣),促使我們必須更加正視我們的醫療體系。」──《泰晤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