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紀的眼睛
|
|
Henri Cartier-Bresson: L’Oeil du siècle |
|
|
|
|
|
|
|
|
ISBN |
9789869938112 |
定价 |
NT480 |
售价 |
RM75.00 |
优惠价 |
RM64.50 *
|
作者 |
皮耶˙阿索利納
|
译者 |
徐振鋒 |
出版社 |
衛城出版
|
出版日期 |
2020-10-2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40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电子书试读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他和他的徠卡相機
影響了二十世紀看見世界的方式
他是現代新聞報導攝影的奠基者
是畫家、冒險家,是佛教徒、無政府主義
是一個相信直覺,重視誠信,不願被束縛的自由靈魂
他曾無數次出現在二十世紀歷史巨變的現場,包括:
二戰結束時的巴黎、共產革命前夕的中國﹑甘地被刺殺的前一刻
在這動盪的世界之中,
布列松以他的專注力、敏感度、幾何感,
將二十世紀人類的悲喜劇捕捉成一張張充滿人文關懷的照片,
永遠地影響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獨家收錄:由卡提耶-布列松基金會與馬格蘭圖像社授權之卡提耶-布列松生活照片12張。
★國立中央大學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曾少千、攝影家汪正翔 專文導讀
★李明璁、馬世芳、馬欣、張世倫、張鐵志 共同推薦
對人類而言,二十世紀是個動盪的年代。與二十世紀各種人類悲喜劇一同發生的,是一個影像閱讀的時代誕生了。由於攝影技術進步,底片相機變得輕巧而方便攜帶,於是從二十世紀初期起,攝影師開始帶著相機遊走四方,走入歷史現場,將重大時刻的照片印刷在報紙和雜誌上廣為傳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人們透過現場影像認識世界,被影像牽動喜怒哀樂。而為這影像時代奠基的關鍵人物之一,即是卡提耶-布列松。
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卡提耶-布列松,於1908年出生在一個富裕之家。他從小展露出難馴的性格,按直覺行動的傾向。雖然家人無法理解他對藝術的興趣,卡提耶-布列松還是註冊到藝術學校學畫。1920年代,他浸淫在巴黎藝術家圈子之中,深受超現實主義影響。1930年代,當攝影作品剛開始在巴黎的畫廊以及報刊雜誌上變得更常見,卡提耶-布列松被報導攝影的動態畫面感吸引住了,1932年他買了第一台攜帶式的徠卡相機,從那天起,他正式成為攝影家具。他帶著他在繪畫上受過的訓練,對幾何構圖的敏感,投入這個新的媒介。
不過,這個新的媒介,是以現實世界為創作的一部分的。而布列松很快就發現,二十世紀的現實世界變化如此劇烈,他注定要帶著相機走入歷史的現場。
本書呈現布列松精彩傳奇的人生。他與歐洲現代藝術圈、知識圈互動非常密切,我們透過他的攝影作品與回憶,看到人。他也經常走出小圈子,前往世界各地,目睹並親歷二十世紀重大的歷史時刻,。讀完本書,會看到這是一個獨特的創造性靈魂,在變動不羈的世界之中,不斷鍛鍊著專注力與人文之眼,他所留下的影像,總是呈現著人性,永遠影響了我們看見世界的方式。
★布列松談他的攝影觀:「對我而言,相機就是我的素描本,一個讓直覺與自發性作用的工具,更是瞬間的掌控者,它用視覺的方式發問,又同時做出決定。為了給世界賦予意義,就必須先體驗到自己是置身在透過觀景窗所裁切出來的那個世界裡,這樣的態度需要專注力、心靈的鍛鍊、敏感度,以及幾何感。唯有通過極度簡約的手法,才能獲得最洗鍊的表達。攝影時,永遠要對拍攝對象與自己保持最高敬意。」他正是用這樣的態度,拍下許多二十世紀歷史現場的經典照片。
★本書作者皮耶˙阿索利納回憶布列松:「那一天,我真正見到亨利.卡提耶-布列松,我知道我不會僅僅寫出一篇文章,而是寫一本書獻給他。我要寫他的方方面面:一個重拾畫家生涯的時代攝影大師;一個活過艱困年代,跋山涉水的記者和晏然自若的冒險家;一個總是渴望逃脫束縛,同時又迷戀幾何的男人;躁動的佛教徒、拘謹的無政府主義者、頑固的超現實主義者、一個世紀圖像的象徵,傾聽之眼。首先,在這擁有無數面向的男人背後,是一個生活在所屬世紀下的法國人,我從這裡開始寫起。」
★皮耶˙阿索利納總結他對布列松的認識,布列松擁有一種不同的時間、內在的音樂:「如果你試圖理解布列松,你必須捨棄傳統的時間概念,而用另一個(有時不合時宜)的方式來代替它,在這種情況下現實的曆法不一定與情感的曆法相對應。您必須想像這個時鐘,不是人類的時間,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音樂,如果將某人的生活事件與他的個人邏輯地分開敘述,就像試圖通過閱讀唱本(libretto)來體驗歌劇(opera)一樣徒勞。普魯斯特曾清楚指出這種想法,又說:『在重重困難的日子裡,人們需要無限的時間向上爬,而在順行下坡的日子裡,人們可以快步歌唱。」
本書特色
從繪畫轉向攝影,開創影像時代的先鋒人物。
影響了二十世紀看見世界的方式。
名人推薦
曾少千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專文導讀
汪正翔 ﹝攝影家﹞ 專文導讀
李明璁、馬世芳、馬欣、張世倫、張鐵志 共同推薦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導讀一:困難的樂趣,未定的瞬間 曾少千/國立中央大學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導讀二:布列松為什麼重要? 汪正翔/攝影家
新版前言 英雄與朋友
第一章 家庭的絲線:1908-1927:布列松的家庭和成長
第二章 改變人生的決定性瞬間:1927-1931
第三章 攝影做為人生的新方向:1932-1935
第四章 舊世界的終結:1936-1939
第五章 沒有國籍的逃亡犯:1939-1946
第六章 從紐約到新德里:1946-1950
第七章 世界就是他的工作室:1950-1970
第八章 轉向新生活:1970-2004
尾聲 世紀之眼闔上了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皮耶˙阿索利納
一九五三年出生於摩洛哥,目前居住在巴黎。是位卓越的作家和新聞記者。著作以小說家、藝術家傳記為主,計有《西默農傳》、《埃爾熱:丁丁之父》等書。此外他也是電影製作人,並於二〇〇七年獲得「法語作品成就獎」。
譯者簡介
徐振鋒
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系,任職於廣告公司,並從事翻譯工作。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