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1383750 |
定价 |
NT300 |
售价 |
RM46.90 |
优惠价 |
RM41.74 *
|
作者 |
森博嗣
|
译者 |
楊明綺 |
出版社 |
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 |
2020-10-13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08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越是在熱鬧嘈雜的時代,越要懂得與安靜寂寞相伴。
人生路上人來人往,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降生、孤獨的離世。
──發現孤獨的價值,讓自己的心變得自由自在。
你是否為了通訊軟體潮水般永不停歇的訊息雜音而困擾著?
或者相反的,你是否為了不夠融入群體同儕而感到惴惴不安?
能感受孤獨、思索孤獨、品味孤獨,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能力。
無須害怕或恐懼,因為學習與孤獨共存,將使人的心靈更為踏實。
人類雖是群體動物,需要與他人聯繫、渴望被他人認同;
但人類的出生與死亡,都必須獨自面對,所有人無一例外。
所謂「孤獨」,不等於是邊緣人、沒朋友、與社會脫節。
孤獨的真諦,在於懂得思考、體會沉靜,從中提煉出一顆溫柔而自由的心。
因此,森博嗣在本書中說:「感到孤獨──是為了享受快樂。」
閱讀本書,咀嚼孤獨的多種形態,然後,反芻出屬於自我的孤獨價值吧!
專文推薦
品嘗孤獨推薦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 人終將孤獨(陳雪如)
▍前言
究竟是隱遁,還是孤獨?
每個人都應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孤獨真的那麼不堪嗎?
孤獨,究竟為何?
▍第一章 為何孤獨與寂寞劃上了等號?
何謂孤獨?
孤獨意味著得到自由
被羈絆束縛的現代人
人們無意識地渴求孤獨
之所以我們感受到孤獨
我們為何感到寂寞?
關於寂寞的條件
為了不寂寞,我們究竟失去些什麼?
為何我們被教導當個「乖孩子」?
我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想當個好孩子的造反心態
孤獨是由自己一手打造的
伙伴意識是霸凌的基本成因
得到別人認同的手段
團體中的好孩子類型
小酌的那種孤獨感
失去虛構世界的孤獨感
▍第二章 寂寞真的那麼不堪嗎?
可以感受到孤獨,是身而為人的能力
人們畏懼孤獨的理由
寂寞的積極意涵
不被「廉價的感動」所洗腦
世界虛構了太多孤獨的刻板印象
感到孤獨是為了準備享受快樂
寂寞與快樂地起伏曲線
影響情緒的變化值
生與死是生物的宿命
孤獨是為了讓自己自由
不懂得思考的人,才是最寂寞的人
拒絕大量生產的感動
商業虛構的價值觀VS普世價值觀
感動竟然成了一種商品
▍第三章 孤獨對於人類來說,是必要的狀態
孤獨讓你活得更自在
幾乎不和別人會面的我
別將孤獨和個人主義劃上等號
個人主義必須建立在「和平」的基準上
這是個再怎麼微小的存在也能存活的社會
恐懼孤獨的飢餓精神
一個人的發想
孤獨也有產值
學校裡的集團意識重要嗎?
不要失去獨處的時刻
關於孤獨的盪鞦韆原理
瞭解孤獨,才能瞭解愛情
讓孤獨轉換成「美」:創作的動機
孤獨就像減重,能讓身心更健康
▍第四章 孤獨也能衍生美的意識
人類工作的變遷史
在寂寞中發現美:日本的「侘‧寂」文化
從孤獨中發現美的意識
體會沉靜:從肉體轉向精神
集體意識讓人感到更空虛
孤獨的價值‧苦惱的價值
▍第五章 接受孤獨的方法
嘗試寫詩吧
孤獨是一種奢侈的感覺
鑽研自己的樂趣
做些無謂的事應付孤獨又何妨
孤獨是只有人類才能達到的境界
描繪你想要的自由
▍後記
富裕生活中的迷失
普遍比實際年齡年輕的現代人心智
嘗試孤獨之路
孤獨能讓你的心變得更溫和
結語:孤獨有其價值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森博嗣 MORI Hiroshi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七日出生於愛知縣,小說家、工學博士,於國立N大學工學院擔任助理教授。
一九九六年,以《全部成為F》一書榮獲第一屆梅菲斯特獎,以推理作家的身份出道。之後陸續發表多部作品,成為廣受讀者喜愛的王牌作家。
近期著作有《關於找尋自我的樂趣》、《小說家這個職業》、《創作的品味 工作的思考》、《打造自由 自在而活》(以上為集英社出版)、《科學這字眼是什麼是意思》(幻冬社出版)。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譯尼采》、《說真話的勇氣──北野武的新道德》、《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那天之後的建築──伊東豊雄的後311新建築觀》、《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一個人的老後》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