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四千年農夫, 城邦阅读花园 - 马来西亚最大网路书店
 
首页 3天快送 台湾图书 香港图书 中国简体 马新简体 生活品味 休闲娱乐 文具手作 电子书 漫画馆
 

预购商品

看看更多

电子书

特别推荐

22.06.2020搶先預購_SIDE BANNER
天人共振音乐 SIDE
《河流》身心靈療癒.誌
12.2024 馬來西亞音樂專輯_Side Banner
05.2024 漢方芳療經絡健康管理師課程_side banner
新书排行
畅销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看看更多
 

【电子书】四千年農夫

       
 
ISBN E9789869893824
定价 NT460
售价 RM71.30
作者 富蘭克林.希拉姆.金恩(Franklin Hiram King)
出版社 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0-08-16
库存量 有库存
此商品为电子书,订单确认收到后将发送兑换码至电子信箱。
  电子书试读

本书为流动版面EPUB格式,适合用 mooInk、手机、平板及电脑阅读(无法在其他阅读器上阅读),不能下载及打印。需登录第三方网站readmoo.com兑换及阅读。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東方的農夫是勤勞智慧的生物學家,
4000年來養活數億人口,卻沒榨乾土地的生命力!
百年前「美國土壤物理學之父」中國、日本、韓國的實地行旅記錄,
看完,讓你在火星上都能種地養活自己!

★超過200多幀珍貴紀錄照片,百年來東方古法農耕的唯一見聞錄
★引發美國農業的「寧靜革命」,帶動全世界的土地改革
★20世紀美國有機農業運動《聖經》
★自然農法的最佳驗證與經典著作
★了解農法源頭與歷史背景的第一本書

 

一百年前的美國,由於大草原肥沃土壤的大量流失,使得美國農耕體系出現了嚴重危機。而農業科學家金恩博士觀察到,東方農法歷經了四千多年,但土壤肥沃依舊,且養活了數倍於美國的人口,這讓他感到相當震驚。
於是他遠渡重洋,遊歷中國、日本與韓國,做了一次古法農耕的行旅踏查,記錄百年前東方國家土地耕作的農法技術,除了文字性的翔實記載,更有超過200幀珍貴的農業紀錄照片輔助說明。這不僅僅只是一個農業記錄,期間所述及的百姓居家生活、各類商品販賣、旱道水路交通、農林漁牧景觀等等,更展現了當代人家生活的人文背景,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史料。

養活數億人的千年土地智慧,就落實在每日勤懇的農田工作中
這是百年前一位訓練有素的觀察家,以研究農民真實的生活情況為目的,鉅細靡遺地記錄下所見所聞,不僅是百年來見證東方農法的唯一觀察報告,更是一趟千載難逢、絕無僅有、圖文並茂的行旅見聞錄!
 讓人訝異的是,當我們即將脫離城市的邊界前,發現我們的有軌電車居然在種滿小麥、大麥、洋蔥、胡蘿蔔、高麗菜與各種蔬菜的農田之間穿梭……
 有位負責看管牛隻的小伙子,他其中一項工作便是利用竹柄勺子,在牛糞掉落地面前將其收集起來,再倒進儲糞容器中。他將這份職責視為理所當然,臉上沒有一絲的不悅。
 此時正好下起雨來,而就像魔法一樣,田裡原先看似沒有人煙的地方,出現了許多巨大斗笠與油紙傘如花朵般綻放。
 土面經過充分鬆動後,一位父親便開始犁田,水牛每邁出一步,膝蓋以下都會陷進泥土中。有個男孩正用手撒著苜蓿堆肥,他在父親開始犁田前就已經繞了一圈。

就算一塊田只有餐巾那麼大,還是要用田埂留住水分,種活稻子
看不見一塊閑置的土地,見不到一點被浪費的資源!在遊歷考查中日韓的過程中,金恩博士非常震撼的發現,東方農民所擁有的土地遠比美國農民小得多,卻利用細緻的土地耕作,養活了數倍於美國的人口,並且在這樣密集使用耕地的情況下,數千年來仍維持著土壤的生命力。他們到底做了什麼?
 水稻的價值不只在稻米,稻草可拿來作牲畜飼料、舖蓋屋頂、編織生活用品、作堆肥,用途不輸稻米。
 田邊就有墓地毛毛的?那你知道他們還用墳上的草牧養家禽牲畜嗎?沒吃完的草也不浪費,採收下來可當飼料、燃料,或做成肥料,讓土壤更肥沃。
 將糞便排進大海更便捷、更實惠?挑糞者一臉「你有問題嗎?」、斬釘截鐵地說:「沒有,這樣太浪費了。我們不會把糞便丟掉,那可值很多錢。」
 河底的汙泥曬乾水分後,就是田地裡最好的肥料。
 無法再耕種的土地就種樹!為了耕地與燃料的需求,農民大量砍伐樹林,卻也勤於植木造林,甚至會為了使土地恢復原貌而移植樹林。
 在稻作之餘,輪種高麗菜、油菜、豌豆、其他豆類、韭蔥與薑,使土地在整年內發揮最大的生產力。
 北方的炕床好保暖,但你知道堆炕床的磚頭(以泥和稻禾混製而成),淘汰後還可以拿去做肥料或堆肥嗎?

傳統永續農耕的再次復興,引發「回歸自然」的改革運動
有機農業的創始人諾斯伯納勳爵(Lord Northbourne)稱此書:「任何農業或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都不能忽視。」
在東方,在這些人口稠密的國家,在這些戰亂頻仍的國度裡,東方農民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勞動和技術,並進行細緻的土地耕作,可謂「種無閒地,種無虛日」,配合時節耕種不同作物,不浪費一絲地力,這不僅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也提高土地生產率。
金恩博士把這趟踏查行旅寫成《四千年農夫》,不僅震撼了他自己,也陸續受到世界各國主要農業與有機農業先驅、作家所引用,並大加讚譽,這些人包括:諾斯伯納勳爵(Lord Northbourne)、夏娃.巴爾弗(Eve Balfour)、利明頓子爵(Viscount Lymington)、艾伯特.霍華德(Albert Howard)、路易斯.霍華德(Louise Howard)、瑞士的埃倫弗里德.菲佛(Ehrenfried Pfeiffer)、美國的傑洛姆.歐文.羅代爾(Jerome Irving Rodale),和澳大利亞的斯坦頓.希克斯(Stanton Hicks)。繼而受到各界的認同,成為農業主題中的經典,並成為1950年代美國有機農業運動的聖經,不只引發了美國一場農業的「寧靜革命」,更帶動了全世界的土地改革運動。

東方憑什麼?值得西方、甚至是未來的全世界來學習千年生存之道!
 「民以食為天。」耕作技術不斷進步,背後不變的主題是「生存」。正是為了生存,更不可以讓土地失去生命,否則連我們自己都將無法倖免於難。東方民族在相對有限的生存條件下,在田畦和屎尿中,在溫飽和地利間,早已得出一套與土地協調合作的共存關係,這樣的先見之明,非常值得科技掛帥的現代農耕和忘記祖先智慧的我們回頭省思──
*大自然中沒有什麼是可以浪費的
可以食用的一切,不是人類就是禽畜的食物;不能吃、不能穿的,可以做燃料;各種有機的廢棄物、人畜的糞便,都可以製作土壤的肥料──重新回歸大地!
*順天應人,因時、因地、因物制宜
大自然有她的規律和法則,透過了解、運用這些法則去發展相對應的技術和工具,養活自己,也養活千千萬萬人,例如東方民族傾向配合不同時節耕種不同作物增加食物產量;容易有水患的地區,溝渠首重排水防洪,有較長旱季的地區,溝渠或許就僅留保存水資源的功能……
*永續是為了讓我們不失去生存的所在
科技再發達,人始終要依靠這片土地繁衍生息,保護土地的生產智慧,東方民族早就在做給世界看,例如山野雜草雖然是重要的綠肥來源,但農夫心底都有一個限量採草的底限;不得不在山坡開發耕地,梯田的規劃除了要抓住水種活作物,也是為了減少土壤流失;耕地真的必須全年無休,那就輪作特定作物滋養土壤……

你吃的每一粒米,都不簡單!

 

目錄列表:

目錄

      推薦序
      序文
      前言
      第一章 初見日本
      第二章 中國的墓地
      第三章 前往香港與廣州
      第四章 沿西江而上
      第五章 渠道與梯田
      第六章 尋常百姓的習俗
      第七章 燃料問題、建築與紡織材料
      第八章 走訪田野
      第九章 廢物利用
      第十章 置身山東
      第十一章 擁擠的東方時空
      第十二章 東方的水稻種植
      第十三章 絲綢文化
      第十四章 茶業
      第十五章 關於天津
      第十六章 中國東北與韓國
      第十七章 再訪日本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关于城邦 | 隐私权政策 | 购物指南 | 便利付款 | 商品寄送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客服专线:+603-9056 3833      电邮:services@cite.my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am – 5:30pm (假日除外)
Copyright © 2025 Cite (M) Sdn Bhd (458372-U).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