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9867979 |
定价 |
NT400 |
售价 |
RM62.50 |
优惠价 |
RM55.63 *
|
作者 |
盧建榮
|
出版社 |
暖暖書屋
|
出版日期 |
2020-05-27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68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力抗唐帝國軍隊的河北人,被消音達千年之久,
成了「沒有歷史的人」。
面對帝國百年來的文攻武嚇,河北人是怎麼挺過來的?
◆安史之亂後,分裂的帝國江山
唐朝安祿山領軍譁變,殺向洛陽和長安、皇帝出逃。從此,帝國軍與安祿山軍周旋了八年。安祿山死後,安軍換了三位頭領,仍與唐軍互打不已。但雙方攻守易勢,安軍主力從河南退守河北,忙了八年只獲得帝國十餘道行政區中的河北道。而唐軍也制服不了安軍,形成僵局。最後唐方主動罷兵,並撤離河北,河北從此成為安祿山死後餘生部眾的勢力範圍。同時,八年戰爭期間,有兩塊唐土也落到安軍部眾之手:一塊是今日的山東省,另一塊是今日河南省西南部的蔡州一帶,當時稱作「淮西地」。於是乎,內戰後的帝國,有三處地方管治不了。特別是河北這一塊,成為亂後七位皇帝的夢魘所在,亟思光復。
◆河北自治體制的「河朔故事」
此後的唐廷與河北三鎮,就處在一種關係不穩又曖昧的狀態。唐廷視河北為失地,而河北諸強人們則以河北主人自任,將這塊地盤視為八年內戰的戰利品,府主可以傳之子孫,唐廷只能被迫保證河朔子孫世襲帥職的特權。這無疑是河北自治體制,用當時的術語叫「河朔故事」,成了政治文化慣例。「河朔故事」下的自治體制,除了指河北人自行選帥之外,還意味著自行募兵、賦稅,以及命官之權,獨立於唐廷之外,唐廷不得干預。
◆醜化河北人的「帝國文化工程師」
唐中晚期的河北人,在政治上採取抵抗唐廷的立場,而橫遭兩京士大夫的醜化,甚至污名化,讓忠於帝國的人對反抗者心生反感,而煽起一股以軍事解決反抗者的鷹派風潮。再加上寫史的權力操縱在唐代兩京士大夫及其後代心儀者手中,於是兩京士大夫對河北人的歧視意見被後代史家當事實看待,因而被消音長達一千二百年之久。本書稱這批粉飾、醜化又試圖馴化河北人的志工隊伍為「帝國文化工程師」。這些文化菁英旨在形塑河北人作為異族的集體形象,並在有裂縫的社會中製造內部敵人,然後在應付失據後又不負責任地一哄而散,如韓愈、元稹、劉禹錫、杜牧,以及權德輿等人。
作者以新文化史的素養,以出土的石碑史料為依據,講述唐河攻守雙方拉鋸的過程,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場軍事與文化衝突。在帝國百年的文攻武嚇下,仍無法瓦解河北人抵抗帝國的意志,並重現這段消失千年的歷史。故事就從雙方傷亡最慘烈的七八三年「薊城戰雲布、萬戶釘棺聲」拉開序幕……
本書特色
◎本書原名《飛燕驚龍記:大唐帝國文化工程師與沒有歷史的人》,此為全新修訂版。◎沈睡千年的河北人,他們在強權底下的生活、情感與鬥魂,在史家筆下一一甦醒呈現。
◎歷史循環不已,唐帝國的文化菁英為帝國粉飾,並且想方設法打壓河北人、使之消音,於今豈非相當雷同?
|
|
|
|
|
|
|
|
|
|
|
|
|
|
|
目錄
典範的轉移(臺灣繁體增訂版序)
向星期天史家致敬(繁體中文版序)
為廣大歷史癖者解饞(簡體中文增訂版序)
序曲
第一部 自決
—、薊城戰雲布 萬戶釘棺聲
二、虎踞於河朔 長安計安出
三、幽鎮相傾日 瓜李成嫌時
四、河朔亂又起 宰臣全束手
五、鄉關路更遠 靈堂伏劍死
六、忠義滿京華 風雨故園情
七、大盜計竊國 河朔故事興
八、車馬喧山寺 良相佐君行
九、兩河戰士骨 春閨人夢裡
第二部 敵對
十、 闖關萬里行 幽人夜難眠
十一、冷月疏星照 寒光鐵衣濕
十二、文曲駐輦下 人物辨邪正
十三、七步干戈慘 疑心暗鬼生
十四、文昌筆萬鈞 平地風雲起
十五、長安為異客 河北入夢來
十六、河北為屏藩 君相俱開懷
十七、河北苦離亂 洛陽好成家
十八、禁垣君相汗 沙場將士血
第三部 納叛
十九、 將軍朝天闕 軍士肝腸斷
二十、 護主心悲涼 白髮憶離鄉
二十一、兄弟各異路 生死又情殊
二十二、見縫插針難 隆功崇德易
二十三、十年絕音訊 一朝脫險境
二十四、叔姪爭帥位 長安迎輸家
二十五、長安富貴居 故鄉虎口行
二十六、開門揖降者 不分河南北
第四部 招降
二十七、燕趙高門空 易鎮唐心堅
二十八、程家襲三代 歷劫無復憶
二十九、三鎮歪風熾 監站豈容貪
三十、 青女辭羅綺 俠氣世無匹
第五部 來歸
三十一、洛士群鼓譟 燕趙氣益雄
三十二、薊城洛下客 燕歌塞鴻飛
三十三、洛風拂朔野 不解幽燕情
尾聲
附表一 中唐諸帝年號暨中西紀年換算表
附表二 唐(廷)、河(北)關係大事年表
附表三 田弘正、田布父子蹤跡在全書分佈表
參考文獻與遺物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盧建榮
現任《社會∕文化史集刊》(新高地)主編,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也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大學以及佛光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作者是台灣僅見全方位思維的史家,古今中外史蹟皆其獵場,長年提倡「敘述史學」與「新文化史」,將多項獨到研究成果,改寫成平易故事版本與讀者分享。1990年代起,大量引介西方新文化史學巨作(麥田出版叢書),膾炙人口,引領兩岸年輕世代開創史學新風。
盧氏早期敘述史著作《曹操》出版於1980年;《入侵台灣》獲2000年「中央日報」十大本土創作獎;2003年《分裂的國族認同》獲書評家晏山農許為台灣史界勇於挑戰當權第一人;《咆哮彭城:淮上軍民抗爭史》2014年獲北京權威書評專欄4顆星獎。
其他重要著作:《鐵面急先鋒:中國司法獨立血淚史》(2004)、《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2006)、《聚斂的迷思:唐代財經技術官僚雛形的出現與文化政治》(2009)、《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2010)、《白居易、歐陽修與王安石的未竟志業:唐宋新聞傳播史》(2013)、《唐宋私人生活史》(2014)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