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糧食騷亂中的民眾為何守紀節制,很少趁火打劫?賣妻交易中的女方為何輕鬆得意,甚至非常開心?喧鬧遊行中的佇列為何只是象徵性羞辱,卻無實質性傷害?光怪陸離的民眾行為到底如何解讀? 18世紀的英國,父權衰落,法度廢弛,社會急劇轉型。失去保護的平民訴諸傳統與習慣,捍衛自身權利。他們抵制圈地運動,反對自由市場,逃避資本主義,在與統治者的互惠博弈中,發展出獨特的平民文化,成為英國工人階級形成的先聲。 《共有的習慣》對18、19世紀英國社會的鄉規民俗進行了再考察,對於當年貴族與平民的關係、鄉間的風俗,如“買賣妻子”“喧鬧遊行”等作了深入的描繪。作者獨特的“道德經濟學”的觀點有助於我們破除理性經濟人的迷思,探索人性的多種可能。
代序:E. P. 湯普森(桃樂西·湯普森) 前言和致謝 第一章 導論:習慣與文化 第二章 貴族和平民 第三章 習慣、法律和共有的權利 第四章 18 世紀英國民眾的道德經濟學 第五章 道德經濟學的再考察 第六章 時間、工作紀律和工業資本主義 第七章 買賣妻子 第八章 喧鬧遊行 索引
E.P. 湯普森(E. P. Thompson),西方馬克思主義歷史學重要代表,文化研究的開山鼻祖,社會批評家、和平活動家,是歐洲反核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提出了“道德經濟學”的重要概念,著有《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威廉•莫里斯:從浪漫主義到革命》等。 譯者簡介: 沈漢,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史研究會理事,國際代議和議會制度史委員會會員。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英國史、歐洲史、資本主義史。著有《英國憲章運動》《英國土地制度史》等多部專著及多部譯著。 王加豐,浙江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長期從事世界史教學與研究,研究方向著重在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史、西方文化史及現代化理論等方面。著有《西歐原工業化的興起》《西歐16―17世紀的宗教與政治》等多部專著及多部譯著。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