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7034618 |
定价 |
NT600 |
售价 |
RM93.80 |
特价 |
RM84.42 *
|
作者 |
蕭瓊瑞
|
出版社 |
藝術家
|
出版日期 |
2008-04-07 |
装订 |
軟精裝. 單色印刷. 448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楊英風全集第二十一卷,收入楊氏十三冊早年日記
為研究藝術家的創作概念、藝術歷程與側觀當代藝術實況的完整文獻
本冊收錄楊英風早年赴北京、東京求學時期的日記,共計十一冊(原有十二冊,但第二冊已佚失)及回台後在台灣大學植物系從事繪製植物標本工作時期「住青田街李主任宿舍期間之備忘錄」一冊。
楊英風父母早年在大陸經營戲院,其於小學畢業後即至北京求學,台灣光復後,返台結婚,而其父母及二弟英鏢仍在大陸,原本打算婚後攜妻至北京繼續完成學業,不料因岳父病重,耽擱了一段時間,後來大陸淪陷,從此與父母及二弟闊別三十餘載。文革時期破四舊,楊英鏢基於仰慕大哥的心情藏起大哥的日記和中學成績單,三十餘年後於日本親手交給楊英風,於是物歸原主。及至《楊英風全集》陸續出版後,此批日記才得以問世。
日記記載的年份從1940年3月7日小學同學為他招開赴北京的送別會寫起,終于1948年9月22日。其間1941年6月29日至1942年7月16日因日記遺失而無紀錄,1946年10月4日至1948年6月24日也無記載,且日記第十二冊僅僅只寫了兩篇而已。
早期楊英風因受日本教育,故日記多以日文書寫,及至1945年日本戰敗後才改由中文書寫(見日記第十冊1945年10月18日),但因剛開始學中文(見日記1945年9月24日),語句不順,有時仍會摻雜日文,甚至常寫錯字,為了保留原貌,編輯時只在錯字後以括號填入正確的字並加上底線,讓讀者得以了解其文意。
在北京及東京求學期間對楊氏的藝術創作生涯相當重要,此時他開始學繪畫和雕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寫生,並得到良師淺井武和寒川典美的指導,奠定了日後楊氏在繪畫及雕刻上的基礎。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中國人的生活智慧無形中也深深影響了楊氏的創作,致使日後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藝術當作他創作的根源。
在北京生活期間的日記,記載著楊氏的求學過程及其生活和交遊,但透過其平鋪直述的描寫,可以讓讀者了解其時的學校教育、人民的生活、物價的波動,以及戰爭的影響,無形中讓我們感覺身歷其境,似乎也見證了這段歷史。本冊的出版將對1940年代中國、日本、台灣三地的人民生活型態有所了解,不但是研究楊氏的重要文獻,也極具文化史上的意義。 |
|
|
|
|
|
|
|
|
|
|
|
|
|
|
目錄
吳序(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吳重雨) 張序(國立交通大學前校長 張俊彥) 劉序(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 劉美君) 涓滴成海(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釋寬謙) 為歷史立一巨石——關於《楊英風全集》(總主編 蕭瓊瑞) 編輯序言(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 賴鈴如)
第一冊 第二冊(遺失)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第十一冊 第十二冊 第十三冊
附錄 索引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