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中西匯通的詩歌美學思想 朱光潛看重詩:「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等文學種類。」 1931年前後,正在法國讀書的朱光潛,完成《文藝心理學》。之後著手探討詩歌,撰寫《詩論》的綱要。1933年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開授《詩論》課程。他將講稿內容進行多次修改,在1943年初版,1984年是最後一次修訂,印行至今。書中講述詩的起源、詩的境界,以及與散文、音樂、美術的區別和聯繫,並對中國舊體詩的節奏、聲韻等問題作詳盡的分析。 作者在後記寫道:「在我過去的寫作中,自以為用功較多,比較有點獨到見解的,還是這本《詩論》。我在這裡試圖用西方詩論來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論;對中國詩的音律,為什麼後來走上律詩的道路,也作了探索分析。」 書末附錄三篇:〈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 〉、〈詩的實質與形式〉(對話)、〈詩與散文〉(對話)。
推薦序 / 宛小平 抗戰版序 增訂版序 第 一 章 詩的起源 第 二 章 詩與諧隱 第 三 章 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 第 四 章 論表現—情感思想與語言文字的關係 第 五 章 詩與散文 第 六 章 詩與樂—節奏 第 七 章 詩與畫—評萊辛的詩畫異質說 第 八 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上):論聲 第 九 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中):論頓 第 十 章 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的分析(下):論韻 第十一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賦對於詩的影響 第十二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下):聲律的研究何以特盛於齊 梁以後? 第十三章 陶淵明 附 錄 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 詩的實質與形式(對話) 詩與散文(對話) 後 記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9.19—1986.3.6) 筆名孟實,安徽桐城人。是當代著名美學家,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早年受康德、黑格爾、克羅齊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著有《文藝心理學》介紹了西方美學史上的各家學說、《談美》、《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他在著述的同時,翻譯大量美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如黑格爾的《美學》、萊辛的《拉奧孔》、《柏拉圖文藝對話集》等。 推薦者簡介 宛小平 原名朱永平,安徽桐城人。安徽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大學方東美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西美學比較、現代美學史等,先後承擔過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社聯基金項目。 出版著作《朱光潛論》、《文化與哲學》、《邊緣整合——朱光潛與中西美學家的思想關係》、《方東美與中西哲學》等四部學術專著。在國內學術刊物《學術月刊》、《社會科學戰線》、《學術季刊》、《學術界》、《寧夏大學學報》、《美與時代》等發表論文40餘篇。在國際刊物加拿大《文化中國》、香港主編《道家文化研究》、《弘道》、臺灣《鵝湖》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