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一樣的中國史1:從聚落到國家,鬼氣森森的時代──夏、商
|
|
|
|
|
|
|
|
|
ISBN |
9789573287476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1.08 *
|
作者 |
楊照
|
出版社 |
遠流
|
出版日期 |
2020-03-27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28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中國是怎麼出現的?近百年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讓我們比司馬遷更懂先秦。新石器時代如滿天星斗般的文化遺留,居所、食物、墓葬、器皿……,勾勒出鮮活的生存樣貌與部落演進。
夏、商、周是接續的王朝嗎?這三個同時存在、興起於不同地域、先後成為共主的三個強大部族,夏人發明最有效的「夯土技術」,宮室與城牆的突破性興建,如何重組以城為中心的人口分布?商人擁有馴服動物與遠途運輸的本領,它更是個「鬼神民族」,又是如何設計出與祖先溝通、召喚靈異力量的神秘儀式?讓卜甲、卜骨上的文字,成為神力的媒介?周人則首先提出「天」的概念,神鬼退場,人文精神躍動昂揚,他們又是如何扭轉文明方向,走向一個禮儀的、文字的和記憶的社會?
【突破看點】
●深入認識「挖死人骨頭」的考古學
●村落遺址、陶器、青銅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的迷人解讀
●.新石器時代的演進脈絡
●中國文字表意的真相
●夏、商、周三大先後共主的部族性格與互動競爭
系列特色(共13冊,陸續出版中)
◆這是為臺灣讀者而寫的中國通史──只看臺灣,不可能真正認識臺灣。從臺灣主體性出發,中國史是構成及解釋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既是「一家之言」,又超越「一家之見」──楊照自比為「二手研究整合者」,站在前輩同輩學者的龐大學術基礎上,進行有意義的選擇,建立有意義的觀點。
◆全「新」的讀史方法──考古挖掘、敦煌文獻、大內檔案……,王國維、陳寅恪等開啟的新史學革命,以及中、臺、日和歐美漢學界的新研究成果,充分運用近百年新史料、新觀點,扭轉傳統舊說法。
◆用問題邀請讀者──探討歷史運作的深層邏輯,不只學What(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更要探究How and Why(這些事如何發生,為什麼會發生)。
◆點燃思考的靈光──從社會型態、民生經濟、食衣住行、文化思想的角度切入,關注歷史變化脈絡,自然而然引導獨立思辨的能力。
◆學習「活」的歷史──打破傳統帝王將相的「王朝史觀」,去除「中國同質性文化」的假設,改用「求異」的眼光,凸顯長久以來被忽視或誤讀的現象。
◆清奇的「說史」方式──既有平易酣暢的故事感,亦有歷史的現場感,更有啟迪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名人推薦
小野(作家).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余遠炫(歷史專欄作家).
果子離(作家).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張大春(作家).張鐵志(作家).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詹宏志(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蔡詩萍(作家、廣播電視主持人).鄭俊德(「閱讀人」創辦人).
陳一隆(臺中一中歷史教師).陳婉麗(明道中學歷史教師).曾冠喆(私立薇閣高中教師).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蘇美月(高雄女中歷史教師)
好評推薦
臺灣是臺灣,但唯有認識中國,臺灣才顯現更自在的位置。──蔡詩萍
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是世界的一部分。了解臺灣,認識中國,才能立足世界。──楊斯棓
若能認識中國漫長文明所留下的遺緒,我們才更能建立起新的主體身分。這個工作或許沒有人比楊照更適合。──張鐵志
這一系列的書,對於臺灣人了解自己「為什麼是現在的自己」非常重要。──小野
這是一套非常適合高中師生共同閱讀的好書。──曾冠喆(薇閣中學教師)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前言 「重新認識」中國歷史
第一講 近百年來的古史爭議
01為什麼要重新認識歷史?
02歷史就像地圖,歷史學就是比例尺
03從宋明理學回看中國史
04探究「孔孟本意」的學問衝動
05清代最重要的學問形式:考據學
06閻若璩的《古文尚書》探案
07從「辨偽」到「疑古」
08顧頡剛的「古史層累構成說」
09用科學方法看中國史分期
10甲骨文對「信史」的意義
11發掘小屯殷墟的天下第一所
12徹底改寫中國歷史的考古發現
13考古告訴我們的歷史事實
第二講 文獻、考古與器物挖掘
01「挖死人骨頭」的一門學科
02對考古的偏誤讓我吃了閉門羹
03一個歷史系學生的考古啟蒙
04特洛伊:西方考古學的浪漫大夢
05考古學彼此矛盾的兩面要求
06石頭?還是石器?
07考古是想像力的串連
08考古助力:用科學規律進行排比
09考古現場:墓葬和垃圾堆
10考古和文獻的互為援引
11新石器時代才有的「文化」
12「滿天星斗」的中國新石器文化
13從陶器發現中國文化的開端
第三講 新石器時代遺址探祕
01歷史記載解釋不了的事
02水利灌溉讓國家得以形成?
03新石器時代的居所和作物
04新石器時代的房舍型態和生活方式
05新石器時代的村落和陶器形制
06陶器有了超越功能的意義
07墓葬在述說什麼故事?
08陶器上的抽象紋飾和具象描繪
09器皿:中國文明的重要角色
第四講 夏、商、周的崛起之路
01夏、商、周是前後接續的王朝?
02二里頭遺址是夏文明?商文明?
03同時存在的夏、商、周各在何處?
04夏、商、周為何有共同的祖先?
05集中與競爭,從部落到酋邦到國家
06共主崛起,來自社會層級分化
07玉器彰顯的文化符號意義
08青銅器的鑄造與器皿神聖性
09青銅紋飾的通天地象徵
10建築技術讓夏人成為共主
第五講 聚落、建築與共主更迭
01夏:最早被記錄下來的王朝
02「夯土」創造了向上的居住空間
03農作儲存和聚落間的掠奪
04聚落戰爭後的築牆效應
05從夯土技術看宮室建築
06宮室建築的炫耀威嚇意涵
07城牆林立、方國形成的時代
08「國」的本意:城牆內外的分野
09地理空間和血緣想像空間的疊合
10三代競逐,本事各有不同
第六講 古代文字與古代信仰
01文字:一套共用的符號系統
02唯一不走表音路線的中國文字
03甲骨文其實還不夠原始?
04甲骨文的意外發現
05卜骨、卜甲告訴我們的事
06甲骨文隱藏的氏族祕密
07族徽:中國文字最有可能的起源
08記錄神祕經驗,與巫術有關的文字系統
09文字:商人神權統治的工具
第七講 鬼氣森森的商朝
01甲骨商世系和古書記載的對證
02商人的本事:對動物的馴服與操控
03商人的本事:遠距移動能力
04商人的本事:善於組織與二元統治
05商人的世界觀:好處與毀滅的雙重存在
06商代的人祭與視「羌」為獸
07商代對「人」的定義:有祖先撐腰
08新、舊兩派的卜問差異和祭儀形式
09商人鬼神信仰的動搖
第八講 從部落共主到國家體系
01中國農業文明的多中心擴張
02鑄鼎造牆的驚人動員規模
03動用大批人力的「劦田」
04鬼域:商代的權力象徵中心
05掌握未知現象,建立「通天地」權威
06商人的「連續性的世界觀」
07鬼神信仰的自我催眠
08周民族真正的起源地
09周人和羌人的合作聯姻
10範鑄和用卜:周人學自商人的本事
11青銅器:周人眼中永存不壞的象徵
12商、周和其他部族間的交鋒
13從青銅器銘文看周人「翦商」
第九講 商、周之際的劇變
01早周的宮室建築特色
02周人青銅器風格:少紋飾而重文字
03牧野之戰的意外勝利
04被砍頭卻拒絕倒下的刑天
05周人對「天」的信仰與敬畏
06「天」降禍於商,「天命」歸周
07重現世,輕超越,觀察天於民
08翦商後的行動:遷徙商遺民
09周召東征和人文政治的開端
10周人擴張足跡,也是漢語擴張足跡
第十講 從祖宗到天命,從鬼到人
01周人的自我懷疑與憂患意識
02從傳說人物進入歷史人物
03封建三要素:賜姓、胙土、命氏
04封建實質意義:征服與占領新地
05封建自治,形塑不同的文化風格
06穩固親族關係的「宗法制」
07隔代分組、權力均等的「昭穆制」
08封建的分層統治和「承嗣再命」
09「子子孫孫永寶用」的承諾
10禮儀的社會:反覆提醒親族關係
11文字的社會:備忘契約,長遠存留
12中國文字的神聖性與絕對性
13記憶的社會:過去比現實美好
14文化的奠基與思想的變化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
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台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餘冊。
|
|
|
|
|
|
|
|
|
|
|
|